
【簡介】
日本愛國婦人會是日本戰時之主要婦女團體之一
總部設於台北,並於各州廳所在都市設有支部。
南支部興建於1920年代(日大正年間)」,當時包括兩個部份:
北面一棟為婦人會本館,南面一棟為宿舍,中央為一廊道相連。
二戰後,各地之愛國婦人會均移交紅十字會
然而由於紅十字會並不需要太大之空間
於是便將前棟出租予美國新聞處,兼具領事業務及文化業務,並設有一圖書館。
台美斷交之後,美方撤離,但把其中圖書館之藏書捐給台南市政府
紅十字會乃將房舍租給市府當成是圖書館中區分館
後棟則作為紅十字本身及附設托兒所使用。
入口位於北面中央偏東處,由一柱與牆面承接一雨庇作為入口門廊。
大門之後為門廳,東側於美新處之時為一展覽室,今則為閱報室
門廳南側昔為接待辦公室,今為管理員室
門廳之西昔為圖書館及館員辦公空間,今仍為同用途
此部份於西面並有一外廊與庭園相接
樓梯則位於大門之旁,為木質構造。
二樓昔為辦公空間,今則為閱覽室。
整棟建築可以說是具有日本本土洋風住宅之空間組成
而非一般公共建築常用的古典歷史式樣建築空間型態。
在造型風格方面,洋風住宅之特徵更加明顯
基本上可視為洗石子基座、面轉為外裝修材料之一樓
水平木板為外牆之二樓及傳統文化瓦之屋頂所構成。
屋頂在四面均有出簷,簷下並有簡單之垂直線條裝飾稱
雖深度不限大,但也強化了整棟建築之水平意象。
開口部之形式以方窗為多,只有樓梯間西面及入口處有八角形窗戶
在處理方面,一般窗戶均於牆面直接開窗
但樓梯間北面開窗及二樓南面部份開窗則略為出挑,下有木質托架
一樓書庫南面則以八角凸窗處理。
在室內裝修方面,一樓部份多已與原貌不同
不過在二樓尚可見到原來之木結構。
綜觀整棟建築在量體組成上相當有趣
乍看還有幾分類似萊特之草原式住宅之風貌
與嚴肅的西方歷史式樣建築相較之下,顯得活潑有趣許多。
【漫遊】
十月20日星期六,一家三口開車返鄉回台南
返抵家門,父母就搶著把愛孫亮亮抱走
我和ROSE整理好行李,就準備騎車出去晃晃
「我來騎車載你!」
「妳認得路?」
「我知道從這裡到火車站的路線。」
「....妳還是乖乖坐後面吧!」
從交往之初到結婚之後,儘管ROSE來台南次數不少
但她對於台南市區的路線始終很陌生,沒有衛星導航帶路就出不了門
現在我們已經很少去那些熱門的觀光景點
近來常走訪的舊城區古巷弄,衛星導航根本派不上用場
所以回到台南還是乖乖跟著我走吧!
原本想沿著老古石街進入市區,順便看看兌悅門旁的貓咪
卻發現城門放了個路障禁止通行,似乎是集福宮在辦廟會活動
也沒看到貓咪的蹤影,只好改走別的路線
走民族路到西門圓環轉進大天后宮的小巷子,買了杯冬瓜茶來喝
「我知道...那裡是算命巷,剛才進來的則是抽籤巷。」
「如果是妳,就算有衛星導航也找不到路吧!」
「這些小巷太複雜了,我會迷路。」
轉出小巷子,沿著永福路轉府前路,我們來到了愛國婦人館
以前常常經過這裡,但從未進去參觀過
不過愛國婦人館是經過整修之後才在去年全面開放給遊客入內
作為臺南市文化創意展演場地,提供文創工作者揮灑的空間
今天剛好是「楊彩玲金工創作展」展出期間
現場邀請到楊彩玲老師本人來介紹她所創作的作品
一樓的會場備有茶點,但我和ROSE臉皮太薄,不敢隨意取用
我們先上樓參觀,二樓也是相當典雅的日式建築空間
展場陳設的是楊彩玲老師和其他新進創作者所設計的作品
「這些都是學生創作的耶!感覺好厲害。」
「在台灣要走文創這條路,是很辛苦的。」
回到一樓會場,楊彩玲老師仍在介紹其作品
有工作人員走過來給我們兩張問卷,填完可參加抽獎活動
問卷上還附了一張手機吊飾的折價券
這吊飾不是一般的廉價品,而是楊老師設計的,看起來很有質感
為表示我們對台灣文創工作者的支持,於是就買了一個手機吊飾啦!
(OS:是因為有折價券的關係吧....)
台南其實還有蠻多閒置的古蹟建築,都可以活化運用
如果能提供給民間的藝術團體或文創工作者,讓他們有一個表現的舞台
也能給民眾參觀欣賞,對營造府城文化首都的形象可是一大幫助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