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清代道光年間台江淤塞之後,為保持航運暢通而開鑿運河。
由鎮渡頭(今台南市民生路、協進街口)西行繞今協進國小後
經安平路空軍醫院後,沿現有公路北邊,鹽水溪入四草內海
接舊港口出海,稱為古運河。
昔日安平路旁的一片漁塭可能是古運河的遺跡,被圍築而成。
古運河的上游為五條港:安海港、南河港、北勢港、佛頭港、新港墘港。
其中以北勢港為樞紐,從前貿易機構「三郊」總部設在今水仙宮。
因為古運河淤塞,日治大正初年為籌謀台灣南部物產運銷及漁業發展
於是計畫開鑿台南、安平間之運河
西元1922年開工,1926年完工。
河長3782公尺,河寬37公尺,底部闊27.3公尺,水深退潮時1.8公尺
於台南、安平各設一船塢。
台南船塢水面廣81488平方公尺,水深自1.8至2.4公尺
沿岸設備卸貨石垣1991公尺,起貨場9587公尺,積納庫1488平方公尺
安平船塢廣21818公尺,退潮水深1.8公尺。
初期航行尚稱便利,後來因為泥沙淤積
運河價值一日一日減少,安平港的地位也逐漸被高雄港所取代。
(引用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9972)
【回憶】
端午節去運河看划龍舟,應該是台南人的共同記憶
外婆家就在安平,所以小時候常常跟媽媽回娘家
那時候的運河在我印象中就是條臭水溝,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但到了端午節那天,運河兩岸總是擠滿了看龍舟賽的民眾
那個年代的電視台只有三台,其中一台會轉播台南的龍舟賽
但還是很多人選擇到現場看熱鬧(我也好幾次跑去湊熱鬧)
炎熱的天氣加上臭氣滿溢的味道,仍舊阻擋不了大家的熱情
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就像運河的嘉年華會
熱鬧喧囂之後,運河還是那條人們敬而遠之的臭水溝
當年運河唯一的可取之處似乎只有端午節划龍舟
但對老一輩的人而言,運河是個有故事的地方
日治時期開鑿運河是為了物產運銷以及漁業發展
因此早期只有漁船會在運河上行駛
後來為了便利台南市區與安平之間的交通(當時沒有那麼多座橋)
於是有了公共汽船的營運,老台南人稱其為「碰碰船」
運河開通初期,還發生了轟動一時的「運河奇案」
這段故事的版本頗多,其中之一是:
『富家子弟吳皆義邂逅了南華園的妓女陳金快,兩人萌生情愫。
後來吳皆義的生意失敗,被迫投靠金快
可是老鴇十分勢利,仍然強逼金快接客,並且安排另嫁富人。
這對苦命落魄的鴛鴦,只好投水了此殘生,到另一個世界結為夫妻。
另外一種版本則是:
吳皆義其實名叫吳皆利,亦非富家子弟,而是海關職員,小名「海水」。
而金快則因家貧,從小就被賣到南華貸座敷做婢女,為郭姓老闆打理家事。
某日,她帶郭家次子出門溜躂,竟讓孩子走失,嚇得花容失色
途中遇見吳皆利,吳也熱心協尋
結果孩子已先被郭家找到,但金快對皆利的盛意仍銘記在心。
後來老闆將金快訓練成為藝妓,紅極一時。
皆利曾經陪朋友到新町宴飲,巧遇金快
自此就經常到南華貸座敷指名金快陪酒。
只是,皆利的薪水有限,不堪如此消耗,竟無法收拾善後
就找金快在烏橋的北邊,自沉運河。』
(引用自http://tncftmm.blogspot.com/2006/12/blog-post_4253.html)
無論版本為何,都是一對男女投河自盡的事件
在發生之際其實還沒引起太大的注意
(因為在運河自殺的例子這不是第一起了)
直到50年代,香港、台灣兩地的電影界先後將此一事件改編成電影
分別以《運河奇緣》和《運河殉情記》之名在台上映
這件發生在日治時期的陳年往事才引起熱烈討論
也成為老台南人談到運河必提起的一段故事
然而,隨著安平港的沒落,運河似乎也不再那麼受重視
橫跨河道的橋樑一座又一座地完工,也正式宣告失去運輸功能
運河週邊的相關產業走入歷史,淪為一條排放廢水的臭水溝
從我有記憶以來,對運河的印象就是又髒又臭
直到我大學畢業重返故鄉後,才發現運河似乎有所改變了
過去令人作嘔的臭味已經聞不到了
運河兩側也多了不少觀光景點
入夜之後的運河夜景,更是吸引不少民眾佇足欣賞
當我在安億橋地下景觀道的視窗看到有魚悠游其中的景象時
只能用「震驚」兩個字來形容當下的心情
曾幾何時,運河居然會有活魚出現...真是不可思議啊!
曾經擁有多條河道流過市區的台南,如今只剩運河仍舊存在
伴隨台南人走過近九十年歲月,近幾年來運河的改頭換面,確實讓人刮目相看
它不再是我們記憶中那條又髒又臭的運河
而是一條足以代表台南,充滿文化觀光價值的歷史水道
這也會是運河留給下一代台南人的美好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