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沙淘宮興建明永曆三十五年(公元一六八一年)奉祀中壇元帥、太子爺等神像。
本廟曾於乾隆三十九年修築,清道光十六年重修一次
民國十年重修,起至民國三十八年
因廟宇損壞嚴重,管理人李有長先生等捐資重修
於民國四十三年陽月始得慶成祈安建醮。
但因沙淘宮經多年風雨侵蝕,廟頂漏水
後經李子財先生等發起籌組沙淘宮管理委員會
於民國六十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召開信徒大會並選舉管理委員和監察委員
由李子源先生擔任第一屆主任委員。
在全體委員通力合作之下,民國六十六年討論整理廟產、租金及籌建修建委員會
聘請地方人士擔任修建委員會,由各委員集資募款,於民國六十七年三月重修。
沙淘宮草建之初,原為一草庵,一直到乾隆年間才改建成具有現在雛形的廟宇。
民國三十八年曾因廟宇損壞嚴重,進行修整
民國六十五年又因風雨侵蝕,廟頂漏水
在信眾討論下,組成修建委員會,進行大規模整修
依照廟宇原貌重修,保留部分古老建築
並增建九龍楣、壁堵、石片、神房等
歷時了一年多完工,重修後的沙淘宮即為今日所見之形貌。
【漫遊】
夏日的清晨是最適合出門的時刻
不單是日頭尚未高升,氣溫還算涼爽的原因
更重要的是老婆和寶寶還在睡夢中,讓我可以忙裡偷閒
難得回台南一趟,當然要把握機會出去走走啊!
騎車來到舊城區尋找那些我尚未發掘到的古巷弄
在延平大樓旁的小巷子,沙淘宮前的菜粽攤,讓我停下了腳步
之前在網路上看過人家介紹,沙淘宮的菜粽是台南最難買到的菜粽
沒有店面、只賣菜粽和味噌湯,卻也賣了六十多年
靠的就是口耳相傳的口碑與不變的美味
雖然我很少在外面吃早餐,還是點了一份菜粽+味噌湯
淋上台南特有的甜醬油膏,灑上些許香菜
一口咬下,那軟黏的口感與撲鼻的氣味,正是台南菜粽的傳統口味啊!
吃完早餐,繼續在這古名「草仔寮街」的巷弄裡徘徊
沙淘宮看似尋常小廟,名氣也沒有那些古剎名寺那麼響亮
但其歷史由來已久,可追溯到明永曆年間
其背後更隱藏了一段『沙淘太子』的傳奇故事:
『鄭克臧為鄭經長子,為奸佞馮錫範等所害,葬於洲仔尾海岸間。
士民常見克臧英魂乘馬往來海岸間
而濱海之地,浪湧淘沙,稱沙淘太子,奉祀之廟則稱沙淘宮
蔣毓英台灣府志與鄭開極福建通志則稱神之事蹟莫考
以暗指所祀為沙淘太子鄭克臧。
在台灣入清之初所撰府縣志或福建通志中,不可能明載奉祀鄭克臧之廟宇
然台灣入清二三年中所修之志書
蔣毓英台灣府志載:『沙陶宮,在西定坊,神之出處莫考,土人共稱沙陶太子。』
鄭開極福建通志載:『沙淘宮,在府治西定坊,神之事蹟莫考,土人稱為沙淘太子。』
沙陶、沙淘二詞常互用,即今沙陶宮,奉祀太子爺。
然太子爺俗視為中壇元帥李哪吒或李羅車
稱哪吒太子,為托塔天王李靖之子
其塑像常見者為右手持火尖槍,左手持乾坤環,腳踏風火輪,身披混元綾。
較有規模之廟宇皆祀此神,稱中壇元帥,其事蹟為眾所皆知
何以稱神之事蹟莫考,而土人,即台灣士民稱沙陶太子。
因之,沙陶宮所奉祀者必非一般之中壇元帥李哪吒
而是為清廷所禁忌之沙淘太子。』
鄭克臧是鄭經的兒子中最有才幹者
在鄭經渡海反攻失敗而歸後,對政事幾乎不聞不問
這段期間就是由鄭克臧以「監國太子」的身份來代行治權
沒想到鄭經死後鄭家陷入內鬥,原本該繼承大位的鄭克臧被殺
由鄭克塽這個扶不起的阿斗繼位,也宣告東寧王朝的敗亡
如果鄭克臧沒那麼早死,或許明鄭的國祚就不止二十年了吧!
沙淘宮正前方的西門路在三百多年前還是濱海之地
其廟名的典故就是引此而來(濱海之地,浪湧淘沙)
這個沙淘古地上,雖然已經看不到海了
英年早逝的鄭克臧傳說卻流傳至今
那騎馬奔騰沙地之間的英姿,依舊鮮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