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開山宮,建於荷據時期,是除了澎湖之外,全島最古老的廟
原為將軍祠,奉祀隋煬帝時代遠征琉球國的將軍陳稜。
至明鄭時期,由寧靖王晉封為「開山宮」,取陳稜開山闢地之意。
到了明鄭晚期,改奉保生大帝為主祀神,為府城主祀保生大帝最早的廟宇。
康熙王朝中葉,十六世紀末期,曾由當知府及舉人合議倡修
乾隆五年(西元1740年)再由候選同知王紹堂等重為修茸
六十年武舉張文亞等,議鳩眾重修
道光二十六年(西元1846年)吳振宏等再為倡修
同治七年(西元1868年)董事林天理、林廷爵、歐陽庸等
與外新街王用賓等,鑑於宮中金尊日益眾多
僻居一隅終非長久之計,遂倡議重建以昭宏神,堂觀煥然屹立於斯
光緒九十年(西元1882年),地方大德仕紳歐陽騰、許如璧、徐光樟、葉登科等
寄附金千百四十圓募集改築,斯時廟貌規模大備
有左右偏殿橫跨至現今現今民生路中心,拱門臺階堂構輝煌。
據台灣文獻學界前輩─林道衡委員,及台灣古史田野調查先驅─楊雲萍教授
二位之資料統計,全國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祀神明之廟宇
有一百四十餘間,陪祀者亦有三百八十餘間。
經考其中全國首邑奉祀保生大帝─吳真人者
應為府城古街─康熙古地圖上記載,新街頭之《開山宮》。
【漫遊】
走出北巷後右轉,來到了民生路一段156巷的路口
ROSE看見人滿為患的卓家汕頭魚麵,引起她的好奇心
「這家店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客人都坐到外面來了。」
「這也算一家老店了,還蠻多人推薦的。」
「好想吃吃看,但是我已經飽了。」
相對於賓客滿堂的麵店,一旁的開山宮似乎冷清許多
但很少人知道,這間廟是台灣本島最古老的廟宇
廟前兩側各有一根石柱,柱上對聯即為寧靖王朱術桂所贈
從「克壯觀瞻隆古地」這字句中不難看出此古廟歷史之悠久
在廟埕前發現一隻落單的小貓咪
由於我們沒有帶貓飼料在身上,ROSE只能拿手上的餅乾來吸引牠
「貓咪不吃餅乾的,不要亂餵啦!」
「牠看起來好像很餓的樣子。」
「旁邊就是麵店,應該不愁吃喝吧!」
和北巷比起來,這條巷弄較為寬敞
但這裡還有一排低矮的平房,是父親年輕時候住過的地方
父親曾經說過,他在結婚前的搬家次數高達八次
但是他的換帖兄弟─明生伯的搬家經歷更誇張,十根手指頭還數不完
他們曾經同時在這條巷子住過一段時間
父親住平房這邊,明生伯住對面,那時候發生一件有趣的事
在明生伯服役期間,有一次休假的時候他跑來借宿
父親問他說:「你怎麼不回家?(你家就在對面啊!)」
明生伯居然說:「我家人又搬走了,他們沒有通知我搬到哪裡。」
連電影小說裡都不可能發生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竟然上演了
但這看似荒謬的情景,其實背後是有沉重的家族故事存在
巷子的盡頭便是慈蔭亭,接上帆寮古街,我們往下一個目標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