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三月二十七日星期六‧天氣晴》


【簡介】

寶藏巖發展史,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一群來自大陸的彰泉移民,在觀音山的山坡開墾

隨後興建了寶藏巖寺(俗稱觀音媽廟),這也是台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

因寶藏巖靠山崖而建,才以「巖」為寺廟命名。

寶藏巖又歷經了日軍及國民政府軍隊的駐紮,留下許多軍事遺跡

60年代初期,寶藏巖的守軍撤離

在交通便利的因素下,發展成一個非正式的住宅聚落。許多原先駐守當地的老兵、退伍軍人、弱勢族群紛紛進駐

從此寶藏巖漸漸發展成一個非正式的住宅聚落。

也因為早期在寶藏巖定居的族群多屬於經濟弱勢

搭建房屋的建材往往較廉價且隨興,造就了建築物高高低低的景象

外人若想照著門牌號碼找人,還不太容易。

不過寶藏巖終究是公有地,民國69年,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將寶藏巖劃為「中正297號公園預定地」

並要求居民自行搬遷,不過在住戶的奔走下,違建拆遷案不斷往後延

至民國80年時,戶政機構還一度替社區違建作門牌號碼的整編,讓寶藏巖違建的定位更加模糊。

民國91年因考量防汛期間公共安全,除了寶藏巖觀音亭古蹟外,市府開始計劃全面拆除寶藏巖社區

不過在社運團體的奔走及居民的抗爭下,民國93年,台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

認定寶藏巖歷史聚落為「歷史建築」,這也是全台灣第一個被認定為歷史建築的違建聚落。





【散步】


星期六的上午,我在五股工業區來回穿梭

確定今天求職沒有著落,中午收工,搭公車到台北車站再轉乘捷運至公館

走進門市,ROSE還是忙得不可開交,連打招呼的時間都沒有

我默默地找了位置坐下來使用小筆電

過了一會兒,ROSE的媽媽和她的朋友也來了

由於店內已經沒有空位,我把座位讓出來,到外面散步

往對面的自來水園區走過去,要參觀園區需要購票

我沒有打算進去,只沿著外圍道路而行

看到有個「寶藏巖」的指標,以前好像有看過相關的新聞報導

知道這是一處歷史聚落,沒想到就在這附近,那就去看看吧!




從公館汀州路三段230巷進去,經過一個停車場,順著巷路到底,映入眼簾的是「寶藏巖」三個大字的一座古廟

後方交錯高低的房舍,就是寶藏巖社區

彎彎曲曲的羊腸小徑,一個不留神就走回原本的小巷

仿如迷宮的道路、一整排的信箱、屋外高掛的國旗,這些都是寶藏巖的特色。




當我想進一步深入探訪,卻被人擋了下來

「裡面正在施工,不能進去喔!」

現場的確有圍上黃色的工程帶子,我只能遠觀這處奇特的聚落




發現有條往上的小路,就走了上去

蜿蜒曲折的小徑,走到底就是一戶人家

旁邊一棟空屋上掛著兩塊不同時期的門牌

沒有拆掉的舊門牌,似乎在訴說著時代變遷下寶藏巖的停滯






在被定位為歷史聚落的同時,這裡的居民又怎麼看待這種變化呢?

或許他們並不在乎這些形式上的名稱,他們只想要一個安居的地方吧!

在繁華熱鬧的公館商圈,寶藏巖仍靜靜地偏安一隅,沒有被都市化的洪流所吞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