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完午餐,我們來到了運河旁散步
「妳還記得上次來安平是什麼時候嗎?」
「過年那次嗎?」
「對,那時候本來想帶妳去看的運河觀景地下道現在已經開放了。」
我們往安億橋旁的地下道走去,透過觀景窗可以看到運河底下的景觀
雖然水質還不夠清澈,但真的看得到魚兒悠游水中的樣子
我對ROSE說,以前要在安平運河看到活生生的魚,簡直是天方夜譚
現在居然有活魚出現在運河,真是太神奇了
從地下道另一端上去,就是運河博物館
但今天是星期一,所以沒開放,我們在周圍走走
走到博物館後面,發現有防空洞,就走下去一探究竟
這裡的防空洞整理得很乾淨,還設有椅子和照明燈具等設備
看得出來政府的相關單位有用心在史蹟的維護上
「安平和我小時候的印象差很多,以前運河會發出惡臭味,根本不想靠近。」
「現在這裡是個適合散步的地方呢!」
「對啊!而且多了很多新建設,讓安平整個煥然一新了。」
在運河旁散步,細數過往今昔的變化
接著,我們騎車來到東興洋行
『洋行是鴉片戰爭以前,清廷特許在廣州經營對外貿易的行號
也是近代外國商人在中國設立的企業機構
清咸豐8年(1858年)中英、中法簽訂天津條約
清廷除開放大陸沿海的通商口岸外,在臺灣也開安平、淡水兩口岸。
同治元年(1862年)淡水首先開港,二年後,安平也隨之開港
所以,外商紛紛在此設立洋行。
當時,規模與體制較大的外商有:
英商德記、怡記、和記、德商東興和美商唻記等,合稱安平五大洋行
直到光緒19年的三十年間可說是安平地區洋行商務貿易的全盛時期。
光緒21年(1895年)日本據臺後,將鴉片、樟腦等大宗貨物收回專賣
只開放砂糖一項,使得洋行貿易量銳減,無法維持,東興洋行遂宣告關閉。
光緒27年(1901年),日人將臺南廳安平支廳廳舍設於東興洋行內
民國九年調整行政區時,安平支廳被裁撤,原址改為臺南警察署安平派出所
臺灣光復後,一度為製鹽總場宿舍。
民國75年(1986年),改設為「安平外商貿易紀念館」
展示安平外商貿易史略極其相關產業。
「東興洋行」為單層樓建築,是典型的「殖民地式建築」代表之一
最大的特色是,在西洋建築的架構下
巧妙運用了本土建材,並融入本土裝飾手法
展現了清末洋行中西合一的美感,紅磚砌築的牆身
正面有五個半圓形拱門牆柱,並圍有綠釉瓶欄。
樓地板甚高,可防潮溼,正面有階梯九級
樓板下以老古石砌臺基,並砌有四個半圓拱
可使當年到門口的海水得以進退。』
東興洋行現在有餐飲業進駐,但還是可以免費入內參觀
我們進去晃了一圈,走到庭院的時候發現一隻貓咪
就偷偷跟著牠,觀察牠的行動
貓咪沿著牆垣行走,跳到一台冷氣機上,伸長脖子不知道在看什麼
「牠是想跳到那棵樹上嗎?」
「不可能吧!會摔下來的。」
「牠的脖子好長喔!」
「原來牠是長頸貓啊!」
貓咪在冷氣機上停留許久,或許是脖子酸了,轉身縱身一跳就不見了
看到貓咪跑走了,我們就走到別的地方
先去看看洋行前方的「乾隆海堤」,再去參觀日式鹽工宿舍
接著,我們去安平老街買蜜餞,又去陳氏蚵捲買蚵捲準備當晚餐的加菜
時間差不多了,該回家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