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米街(今新美街)廣安宮創建於清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
其址原位於鄭氏時期寧靖王府鼓樓,與開基武廟鐘樓相呼應
日據時期市區改正,街道拓寬,廟址遷移,廟埕發展成府城著名的石舂臼小吃
雖然如今規模不再,卻是許多老台南人記憶中美食所在。
文資處認為,若能配合整修,對帶動台南的美食文化有助益。
(引用自https://tw.news.yahoo.com/140300247.html
【漫遊】
談到府城小吃的三大戰區,國華街、保安路已為人熟知
但「石舂臼」這個地方對外地遊客來說,可能就比較陌生
其實這個名稱源自清朝米街的店家以石臼舂米的習慣
古早時代的攤販集中在廣安宮的廟埕,以「石舂臼」讓人區別與其他地方小吃的差異
現今聚集在赤崁樓周圍的小吃店,遂沿用「石舂臼」之名
(石精臼其實是以訛傳訛之名,石舂臼才是正式的名稱)
除夕的下午,我判斷今天不會有太多觀光客湧入市區
就很放心地開車載老婆和三寶來到赤崁樓附近
將車停放在路邊停車格,走進小巷弄開始今天的美食之旅
「這棟老房子有三百年歷史了。」
「還有人住嗎?」
「沒有,但後代子孫會回來整理。」
陳世興古宅為台灣民間歷史悠久的民宅之一
如果以屋內的匾額落款年代來看,興建時間可追溯至清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幾年前曾經傳出陳家後人欲出售古厝的消息,引起政府相關單位與地方文史工作者的重視
後來出售計畫破局,台南市政府也順勢將這間古厝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去年夏天則展開修復工程,或許以後就會開放給外人參觀了
在葉石濤的筆下,陳世興古宅和萬福庵為「傀儡巷」的場景之一
萬福庵前方的照牆則是貨真價實的三級古蹟,也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清朝時期這裡稱為「范進士街」,這一帶有好幾條以「進士」為名的古街名
除了范進士街,還有「施進士街」(現赤崁街15巷)
以地方仕紳來命名的街道,似乎也是清代府城的特色之一
穿過民族路,我們來到赤崁樓旁邊的石精臼點心城
吃了棺材板、蚵仔煎、蝦捲,老婆和孩子們都很滿意
晚上還要吃年夜飯,點心就不要吃太多囉!
「真的沒什麼遊客耶!」
「今天是除夕啊!大家要回家吃年夜飯~~」
「明天開始就會很多遊客湧入了吧!」
「所以新年期間我絕對不會開車進市區。」
吃完點心,我們轉進新美街(米街)散步
大部分的店家都沒營業,或是準備打烊了
畢竟今天是除夕,大家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嘛!
沒有喧嚷喧譁的遊客,我們穿梭在巷弄中享受難得的靜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