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JPG

 

【簡介】

帆寮街昔日是一泊船港,舊址在民生路開山宮前

現民生路一段156巷與166巷間的高低落差地勢,印證濱臨臺江的地理環境。

開山宮草創初期奉祀隋朝虎賁中郎將陳稜,稱「將軍祠」

早年祠內設有燈火,漁民以之為記,猶如燈塔引領船隻到此靠岸。

祠俯瞰汪洋,其下為帆寮,海水可至。

明鄭時期移民日增,而且祠前有一古井供應淡水

因而帆船聚集,形成市街,故稱為帆寮街。

居民遂由大陸運來木材改建廟宇,迎奉保生大帝,並改廟名為「開山宮」。

隨著臺江內海淤積成陸地,海岸線漸移漸遠

帆寮街亦隨市集的擴大發展為內、外新街

原來的帆寮港道則沿今之民生路向南發展成外新港。

後來外新港向西延伸至六姓府東北隅,與源自看西街的松仔腳港合而為一

於是由臺江進來的船隻分泊外新港、松仔腳港

而在今民生路二段及仁愛街一帶發展出一大片船頭行。

近年道路拓寬,船頭行大都被拆毀,昔日帆船雲集的盛況已不復見。

(引用自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60503&IndexCode=Culture_Place

127.JPG

【漫遊】

如果要觀察台南舊城區的古地形,帆寮街是個很好的場所

帆寮街是清領時期的街道地名,位置就是現在的新美街(民權路至民生路這一段)

在台江內海尚未陸化之前,這裡曾經是船隻停泊之地

現在的慈蔭亭為帆寮街的中點,以此區分成頂帆寮和下帆寮

巷口牌樓的正前方有一條非常不顯眼的巷弄

這裡古街名稱為「暗巷」,又名「大嶺頭」,即是通往時光隧道的入口

125.JPG

126.JPG

128.JPG

沿著巷弄而行,呈現緩緩上升的地勢

轉個彎,一片斑駁的磚牆矗立於旁

新舊建築交錯巷弄之間,確實有種穿梭古今之感

再轉彎,又是緩緩下降的地勢,走到底即是西門路

從新美街走到西門路的這段「暗巷」,保存著珍貴的歷史舊貌

起伏的地貌,也就是當年的府城海岸沙丘的見證

130.JPG

132.JPG

134.JPG

站在這個歷史古地上,看著人潮熙攘的西門路

很難想像,三百年前這裡是海岸線的樣貌

曾經是過盡千帆的景象,如今是車水馬龍的景觀

十幾年來,我走過幾次暗巷,其實變化不大

但在悠久的府城歷史中,這裡卻發生過劇烈的變化

從一片汪洋的台江內海變成台南市區的精華地段,滄海桑田莫過於此啊!

133.JPG

慈蔭亭左側通往民生路的巷弄,除了北巷之外,還有一條「新街」

這條位於開山宮前方的道路,雖然名為新街,卻是條歷史悠久的古巷

開山宮始建於荷據時期,帆寮港的舊址即位於開山宮廟前

廟宇兩側的石柱上還留有寧靖王朱術桂所贈的對聯

看似不起眼的巷弄,卻已默默走過數百年的寒暑

116.JPG

118.JPG

123.JPG

 

這條巷弄裡有一排平房,父親還沒結婚之前曾經在此住過一段日子

出生於舊城區的家父,從幼年時期就跟著我阿嬤輾轉遷徙好幾回

無論是北極殿旁的麻糬巷、水仙宮旁的神農街,都有過父親定居的歲月

但那些地方的房子似乎都不在了,只有新街的平房老宅猶存

當我在整理古巷弄的照片時,父親還特地要我翻出這排平房的照片給他看

117.JPG

「啊....就是這家餅舖隔壁的隔壁....應該是第二間!」

「這家餅舖還有在做嗎?」

「有啊!這家歷史很久,我小時候就有了。」

「怎麼我經過的時候都大門深鎖?」

「欸欸~~你不是都一大清早就出門的嗎?」

 

 

 

119.JPG

124.JPG

這十幾年來開始走訪這些台南的古巷弄,父親提供我很多口述資料

畢竟他可是在地的老台南人,對舊城的歷史知之甚詳

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地方逸聞,都能從我父親身上得知

在我離鄉背井、北上成家立業之後,每次返鄉我總是會到市區走走

(其實我也是舊城區出生的,只是有記憶以後就搬到安南區了)

寫這些文章不是走馬看花的遊記,而是屬於台南人的集體記憶

想表達的不是旅遊心得,而是回不去的鄉愁吧!

135.JPG

13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