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萬福庵原係明鄭成功部將阮駿的府邸
阮駿,浙江會稽人,因善於水戰,敢為鄭民所器重擢拔
掌管水師,常率船攻破敵艦,每逢海上交戰時,敵人均聞其名而心生畏懼。
明永曆十年丙申(西元一八五八年)阮駿鎮守舟山,誤中敵計,陣亡海中。
到永曆十五年辛丑(西元一八六一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收復臺灣。
三年後,阮駿夫人與明宗室後裔、遺老等隨鄭經來臺
就定居於府治鎮北坊寧靜王府一元子園後,以頌經禮佛、吃齋修行終其一生。
死後,大家將真居所改為「阮夫人寺」
清嘉慶十一年丙寅(西元一八0六年)重修,改稱「萬福庵」。
民國六十一年,因改建為二樓式的新式廟宇,所以不列入古蹟
原來供奉的阮駿與阮夫人神位,則移至右側廂房。
唯庵前的照牆,因保原建築物,所以仍有保存的價值。
照牆座落於萬福庵廟埕之前,萬福庵建造於明永曆年間(1647年?1683年)
照牆建造年代應為入清後,相傳是清將施琅所建,於民國80年(1991年)曾重修。
(引用http://www.twplay.com.tw/scenery/scenery.php?syid=2754)
【發現】
在赤崁樓前方的小巷子裡,有著兩個鮮為人知的古蹟景點
一個是名列三級古蹟的「萬福庵照牆」
和其他廟宇古蹟不同的是萬福庵本身不列入古蹟,只有照牆才是古蹟
這是因為萬福庵已經改建成新式廟宇,所以失去古蹟的名份
而在萬福庵旁邊的陳世興古宅又是個更特別的存在
『從「貢元」扁額與「鐵剪刀」的壁鎖與屋內祖先官服圖示
被推論為臺灣本島少數僅存歷史最久之古厝(1719年)
但同澎湖白沙鄉瓦硐村的張百萬三百年古宅一般,混沌不明。
前廳門額堂號「陳世興宅」重修古宅的年代為民國乙丑年(1923年、大正12年)
當時為日據時期卻以民國落款,顯見主人特有的心思。
前廳改日式風格遮陽門與窗戶使用「偶數窗欄」
這在傳統古宅中,都是一種忌諱。實在值得推敲。
而目前僅存二進宅院,在重修時前廳正面與正堂、中庭
大量使用「醇白」、「天藍」漆色,呈現出奇妙的後現代古宅趣味。
台灣民宅一般引用「照牆」避邪鎮煞的樣式繁多,尤以南部傳統民宅中仍然可見。
而「燕尾式照牆」係以官衙、廟宇、孔廟為主,在私人古宅中卻是少見的景象。』
從一些文獻資料來看,陳世興宅極可能是台南市區現存最古老的私宅
然而它卻沒有名列古蹟或歷史建築
這是由於陳氏家族的後人無法達成共識
所以不是由政府列入管理範圍,但仍無損其文化價值
無論是它的建築形式或歷史意義,都值得前去探訪
下次經過赤崁樓的時候,不妨繞進巷子裡來看看這兩處景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