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新林步道位於新北市林口台地東南邊與泰山區交界之山麓沿線
從新寮路33號電線杆右轉進入,沿路有登山口牌樓、草茵步道、地毯步道、賞車亭(觀景台)
情人橋、好漢坡、木棧步道、賞桐步道、風鼓步道、七 里香步道、獨立樹等景觀。
沿路還有三十幾種植物的介紹牌,有 些是原生植物,以及十多種動物的介紹標示說明。
新林步道之完成,得力於林口登山委員會發動出的一群可愛義工。
由於林口區為海拔250公尺之台地,山脊陵線資源豐富
長期卻無步道可供喜好登山健行之友行走,林口登山委員會遂於2005年初夏
邀集登山會之山友義工同好,探查訪勘適當路線,隨即於該年夏末開始動工開路。
從構思設計、規劃路線,到選定建材取得,包括施工工具、器材設備、開鑿剷土、動工運設、花草樹木栽種
木工、鉗工、電工、械工、農工、粗工、水土工與圖工等,皆是眾義工們自動自發的智慧累積
以及一定要建成步道的毅力決心,一步步完成
這其中,尤以志工們為解決林口山區紅土多雨濕滑,難以行走或易滑倒的問題
而想到利用台北市世貿中 心各項展覽活動的廢棄地毯
將之重行修補,鋪上登山步道的創舉最令人稱道
不但解決林口紅土地區濕滑的情形,也讓地毯找到了新的生命
同時這「高貴不貴」的地毯步道卻又比水泥步道更加透水、環保
也比石頭步道省錢並更少損傷步行者的膝蓋。
也因此,眾人期望這一條長度超過3公里的新林步道,能成為林口未來的原生花園。
(引用自http://www.linkou.ntpc.gov.tw/_file/1707/SG/39415/D.html)
【漫遊】
時令進入五月,是桐花盛開的季節
老婆提議去賞桐,本來我已經想好要去土城的桐花公園
沒想到老婆卻說要去林口的新林步道,讓我有點意外
「妳怎麼知道這個地方的?」
「網路有人介紹那裡也有桐花。」
「桐花有是有啦...但是應該看不到滿山遍野的花況喔!」
「你去過那裡?」
「嗯 ,五年前就去過了。」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3098
星期六上午九點多,開車載老婆和亮光姐弟出門
沿著登林路往林口方向而行,不到半小時的時間就來到了登山口
耳聞這裡小黑蚊很多,所以老婆準備了防蚊液幫我們塗抹
結果亮亮受不了這種清涼刺激感,哇哇大叫個不停
老婆只好把亮亮身上擦過的地方再用水擦過一遍
「你要再擦一點嗎?」
「我沒差啦!妳顧好亮亮就好了。」
小光仍由我用背巾背著,亮亮就和媽咪手牽手
一家四口準備起程,展開這趟尋桐之旅
新林步道的一大特色就是回收再利用的「紅地毯步道」
記得五年前來走訪的時候,紅地毯步道的顏色還相當鮮豔
但現在看起來已經幾乎和原生步道同化了
我是認為登山步道盡可能保持原來的樣貌才好
太多的人工設施其實是不必要的,就連綁登山布條也該適可而止
有時候我真不懂那些登山社團在同一個登山口或岔路口綁那麼多布條的用意何在
即使是為了方便山友辨識,綁個一條、兩條、三條也就夠了吧!
步道的路況還算不錯,但小黑蚊的攻勢相當凌厲
讓老婆絲毫不能鬆懈,邊走邊揮扇子趕蚊子
我就算被叮咬了也沒啥感覺,爬山不讓蚊子飽餐一頓就不算爬山了嘛~~
不到半小時,我們就來到一處休息區
這裡有桌子椅子,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
在此能看到高速公路車水馬龍的景觀,以及遠處的桐花
可遠觀而不可近玩焉,我們用眼睛欣賞就好了
記得之前有塊牌子綁在樹上,標示此處為新寮山
當時我一直沒找到三角點,這次我就打算來搜尋有無三角點
果然在一處樹林中發現一個類似三角點的標誌物
不過這應該不是新寮山的三角點,可能是什麼土地調查或森林分界點之類的東西
「老公,這裡的地上有不少掉落的桐花呢!」
「其實桐花樹就在我們頭上啊!只是沒辦法近距離看而已。」
「沒關係,這樣我就滿足了。」
「要繼續走嗎?」
「小黑蚊太多了,我們還是撤退吧!」
老婆還是抵擋不住小黑蚊大軍的攻勢,所以我們決定撤退了
雖然是一趟很輕鬆但不寫意(因為小黑蚊)的登山賞桐行程
不過登山不只是登山,其實對孩子們也有教育意義的
讓亮亮又認識一種新的花蕊,又爬了一座新的郊山
這次亮亮也是全程走完,沒有喊著要大人抱抱
她似乎愈來愈能適應登山節奏,跟上大人的腳步了
反觀小光一進入我的懷裡,馬上開啟睡眠模式
從頭睡到尾,完全沒有參與感
等到小光長大之後,一定要加強磨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