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366.JPG  

 

【簡介】

吉安鄉東臨太平洋,北鄰花蓮市,西毗秀林鄉,南界壽豐鄉。

面積有六十五平方公里,人口約八萬人。

本鄉以前是阿美族的盤踞之地,阿美族稱此為「知卡宣」

意為出產薪柴甚多的地方,漢人音譯為「七腳川」。

日據時,日本人將之改為「吉野村」。

光復後,仍沿用舊名為吉野鄉

後因吉野兩字日本味太重,乃於民國三十七年元旦下式改名為「吉安鄉」。

本鄉位於中央山脈東側

西倚慈雲山(屬中央山脈東台岩片的七腳川山系)海拔高度約二千三百公尺

聳立如屏、翠綠如畫,一片蒼翠蓊鬱、青山綠野,景觀天成。

吉安平原規畫整齊之農田阡陌縱橫,景色如織

太平洋的碧海藍天,風雲變幻,交相輝映

彷彿別有一番人間天地,令人心神響往。

吉安鄉是我們花蓮縣最具發展力的鄉鎮

人口僅次於花蓮市,為全縣第二,但其面積卻是花蓮市的兩倍有餘。

境內多為廣闊的沖積平原,地質肥沃水源充沛

加上受太平洋氣流之調節,氣候溫和,地理環境條件得天獨厚。

本鄉水因毗鄰花蓮市,鄉民進出都以花蓮市為中心

成為花蓮市的工商業腹地,因而工商發展迅速。

除工商發達外,還是地靈人傑之處,是個可以讓人事吉安居的好地方。』

(引用自http://jian.pgo.tw/spot.php?ID=973009)

370.JPG  

【獨行】

第三天的清晨,仍舊起了個大早

但今天不打算去爬山了,想花點時間在附近走走

在我們這趟旅行住宿的這個地方─吉安鄉

365.JPG  

367.JPG  

368.JPG  

關於吉安這個地方,我似乎沒有留下特別的旅遊回憶

仔細翻閱我的花蓮旅行日記,除了慶修院之外

http://blog.xuite.net/oldog0321/wretch/152632887)

還真的沒有出現其他有關於「吉安鄉」的紀錄咧!

或許是因為吉安就夾在壽豐和花蓮市區之間,因此我總是匆匆路過

這次算是我第一次在吉安鄉住宿、走訪這裡的景點吧!

372.JPG  

 

來到「吉安好客藝術村」,這是今年五月才正式啟用的一個景點

 

『吉安好客藝術村位於吉安鄉北側

在吉安鄉客家發展中具有地方意義、歷史背景或景觀特色的空間

吉安鄉長黃馨指出,好客藝術村現址為民國初年時期日本第一個最大的官營移民村-「吉野移民村」

而為撫慰移民的思鄉之情,明治四十五年(西元1912年)於宮前聚落興建花蓮第一座神社

吉野神社在八年抗戰結束後被拆除作為軍營使用,改建為慶豐(宮前)營區

僅留下<吉野神社鎮座紀念碑>及<吉野拓地開村記念碑>

現今闢建為吉安好客藝術村,面積達九千四百平方公尺的吉安好客藝術村

營區內有十一棟建築,軍方退出後一直閒置至今

經鄉公所與國防部協調後,採無償撥用方式由鄉公所管理。

在吉安鄉公所重新進行空間改善及妥善規劃利用下,成為城鄉景觀的焦點

反映出公園綠地無可取代的深厚氣質,體現再生空間「客家精神」的目標。』

(節錄自http://www.ji-an.gov.tw/News/Content/28942)

 

373.JPG

376.JPG   

 

我來的時間尚早,所以園區內的各展館都沒開門

不過已經有一些民眾在此做運動

這裡緊鄰著一大片草地,就是吉野神社的遺址所在

 

『明治三十二年(1899)由賀田金三郎設賀田組
 
採私營移民方式招募拓墾,然因水土不服及「蕃」害等問題而終失敗。
 
明治三十八年(1905)開始官營移民階段
 
五年後,在花蓮港廳轄下選擇了壹蘭社成立移民指導所
 
並陸續建立了吉野村、豐田村、林田村等三處移民聚落。
 
「吉野神社」位居今慶豐十一街、慶豐三街的四條道路中間的正方形地帶
 
佔地四千五百坪,目前己成廢墟難覓
 
目前僅餘1912年6月8日所立的鎮座紀念碑還留在荒煙蔓草間。
 
神社於大正元年(1912年,民國元年)由總督府民政長官、殖產局官員及移民共同捐輸建成
 
不料遇風暴侵襲損毀,直至大正四年再度修復而成。為住民春秋二祭所在,也是吉野全村之守護神。』
 
 
377.JPG  
 
380.JPG  
 
 
吉安鄉的歷史自原住民以降,歷經多次政權的更迭
 
不同的族群在此產生交集,編寫出一部血淚交織的移民史
 
藉由這些歷史遺跡和文物,才能讓後人知道曾經發生在這塊土地上的故事
 
 
381.JPG  
 
384.JPG  
 
其實吉安鄉還有很多景點可以去走走
 
但我今天時間有限,只能走馬看花
 
期待下此再來,深入追尋這裡的人事物
 
38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