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房裡原本是道卡斯族蓬山八社-房裡社之所在地

咸豐三年,泉人在房裡庄之北建街衢

全盛時期,鹽館年產二千石,染布業也非常發達

房裡居民未方便進行商業活動,主要街道上地舖石板

房子遍搭遮雨蓬,一時蔚為不見天街,熱鬧非凡。

咸豐五年,紳民陳植東與蔡錫疇倡首捐款築城。

房裡城周圍約三里,城牆為土石結構

設東西南北四城門,城外環植刺竹

竹外有城溝,溝底遍置釘桶,頗有發展氣勢。

好景不常,光緒二年,遭回祿之災,街市廢棄

加上海線鐵路在苑裡街上設站,商業活動轉移,房裡街便逐漸沒落了。

而今城牆已完全不復見,唯有北邊之大溝渠遺跡依稀可想見當時房裡城之盛況。

房裡城雖然已成為歷史,但村裡依然留有相當豐富之歷史文物

例如順天宮、房裡溪義渡碑、蔡家古厝,都是相當值得訪客深入探索的。

(引用http://miaolitravel.net/MainWeb/article.aspx?Lang=1&Sno=04004487)





【漫遊】




在通霄下交流道轉台1線,我們來到了苑裡

依循衛星導航的指示,抵達今天第一個目標‧房裡古城





「這裡是什麼地方?」

「房裡古城,是清朝時期苑裡最熱鬧的街坊。」

「好像都沒有其他遊客耶!」

「一般遊客不會來這裡玩吧!」

「感覺不像觀光景點。」

「我也沒來過這裡,這次就來一探究竟。」





房裡古城的入口有座仿製的門樓造型

雖然城門已經不存,但從這裡走進去有種入城的感覺

沿著巷弄而行,來到了順天宮,這是房裡當地的信仰中心

廟前有塊義渡碑,紀錄著一段歷史典故...





『早年,房裡溪與大安溪的河道並無明顯區分

義渡碑基本上溪水流至鯉魚潭後,西北經由房裡庄海岸而入海稱為「房裡溪」

西南而注入大安港者則稱之為「大安溪」

但每遇驟雨,房裡溪與大安溪動輒氾濫,下游往往水勢亂竄

兩溪河面交錯,廣達十里,行人渡河非常困難

常有地方土豪劣紳僱人駕舟擺渡,藉故勒索高額運費

行旅如不照給,甚至以暴力剝掠,一般百姓身以為苦。

道光十七年,當時的淡水廳同知婁雲

為革除這些弊端,便出面邀集當地士紳捐助義渡基金,購置義田

再以義田每年租息支付義渡費用,一口氣在各河川渡口設置六處義渡。

此舉不但解決行人渡河問題,對發展地方交通及促進墾殖事業也有很大幫助。

義渡碑碑文上橫書「淡水分府婁示」,中間直書「房裡溪官義渡」

右款「道光丁酉年起建設義渡,由官給發工食

往來行人隨到隨渡,不准需索分文,如違鳴官嚴辦。」

左款「加府銜淡水分府山陰婁雲建立」。

義渡碑初時立在房裡溪畔,隨著交通日漸發達,義渡需求日減

義渡碑一度失蹤,現已被尋回,立於順天宮前義渡亭,供後人緬懷。』

(引用自http://ppt.cc/eUgR)



「這裡有搖搖馬,可以讓亮亮玩。」

「她已經睡得唏哩呼嚕了,還是別吵醒她。」

「不過,這個地方還真的看不到遊客。」

「就像是我在台南走訪的那些古巷弄,都是當地居民的生活場景了。」





幾個民眾坐在廟前廣場聊天,小孩子騎腳踏車追逐嬉戲

看起來像外地遊客的人,只有拿著相機猛拍照的我們


接著,我們來到了「蔡泉盛號」

這是苑裡望族所經營的商號,始創於1897年

早期是從事榨油與帽蓆編織的生意

1926年重新修築正廳與左右護龍並加建圍牆,形制為傳統三合院宅居。

1947年於臨街面加建門廳連接左右護龍,對外形成商店經營生意

為住、商、辦合一的二進式合院宅邸。

蔡宅可以說是房裡古城(老街)興衰最佳的見證者。





「這裡好像可以進去參觀。」

「嗯...可是這房子還有人住喔!」

正當我們在外面探頭探腦的時候,有一位阿嬤走出來跟我們打招呼

「請問.....這裡可以進去嗎?」

「可以啊!歡迎進來參觀喔!」





我們抬著娃娃車走進古厝,裡面有幾個看似遊客的阿姨

她們看到我們出現,很高興地說:「太好了,有人可以幫我們拍照了!」

其中一位阿姨拿著一台裝設大砲鏡頭的單眼相機,央求我幫她們拍合照

看到這麼高級的相機,我有點擔心操作方法




但阿姨說她都已經設定好了,我只要負責對準她們按下去就可以

正當我在忙著拍照的時候,亮亮醒過來了

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亮亮東張西望的可愛模樣,馬上引來大家的目光


「好可愛的妹妹喔!多大了?」

「已經七個月了。」

「七個月!哇...長得真好!」

「我家的孫子七個月大的時候沒這麼大隻呢!」





這些阿姨們有的也是當阿嬤了,和ROSE聊起媽媽經也是滔滔不絕

剛才招呼我們的那位阿嬤則是蔡家的後代,她也過來一起聊天

另一位阿姨倒了熱茶請我們喝,她應該也是住這裡的人

亮亮絲毫不怕生,阿姨們都搶著要抱她





「我之前去過山腳里的蔡家古厝,但那裡已經沒有人住了。」

「那棟房子年久失修,應該也沒有對外開放。」

「不過我上次去剛好遇到他們在勘查屋況,所以有幸進去參觀。」

「像我們這間房子雖然已經整修好了,但也沒什麼遊客會來。」





蔡家阿嬤跟我們聊起這條老街的故事

她說這裡的老房子大部分都沒有人居住了,多半任其自生自滅

他們這一戶算是比較幸運,政府出資補助才得以翻修

還被苗栗縣政府指定為縣定古蹟,成為房裡老街裡保存最完整的古厝

為何蔡家古厝有此特別待遇呢?或許和其地方望族的身分有關

姑且不論日治時期的富商地位,蔡家後人還曾經擔任過苑裡鎮的鎮長呢!





「一般遊客都喜歡逛老街,因為可以吃吃喝喝,但我們這裡什麼都沒有。」

「不過,我反而喜歡這樣的老街,討厭人擠人的商業化老街。」

「你們待會可以去後巷走走,那裡有很多土角厝。」





揮別熱情好客的蔡家阿嬤和阿姨,我們沿著老街散步

走了一段路,轉進剛才阿嬤介紹的「後巷土角厝」

這裡的老房子的確很多,但大部分都沒有人住

任憑風吹雨打、自然頹圮,其實是蠻可惜的一件事





走了一圈,回到了順天宮的廟前廣場

我們把亮亮抱起來,從被後扶著她玩搖搖馬





「我很喜歡這個地方。」

「因為沒啥遊客,很安靜吧!」

「嗯,更重要的是,這裡很有人情味。」

「是啊!我們在城市中生活,跟街坊鄰居都沒這麼多話可以聊。」





造訪房裡古城,讓我們最驚豔的不是這裡的老房子

而是在蔡家古厝裡所遇到的人們,讓我們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那股濃濃的人情味,是都市中失落已久的元素

在這趟旅程中,或許這會是讓我們最難忘的一段經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