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清代北台灣開發之際,新莊因有港口的關係發展迅速

大陸的傳統戲曲也傳到新莊。

新莊的布袋戲文化十分深厚,新莊老街上有條「戲館巷」

曾有「北管布袋戲淵藪」的盛名

更使新莊老街成為新莊市最具傳統戲曲風味的地方。

近年來,不斷有戲偶館誕生,更為新莊的布袋戲文化注入一股活力。

清朝時候的新莊是北台的政經中心

商賈雲集,人文薈萃,加上當時各地節慶頻繁,廟會活動旺盛

所以戲曲業成長快速,門號甚多

如布袋戲的「錦花樓」、「「小西園」、「小世界」和「小花園」

以及北管的「俊賢堂」、「新樂園」,南管的「聚賢堂」等。

此外,新莊路的三五九巷曾住了很多教唱戲曲的師傅--曲仙

使得學戲曲的人們都聚集於此教、學,是故本巷即被雅稱為「戲館巷」。

位於新莊路359巷的戲館巷,昔日布袋戲班雲集,新莊的文化活動起源於此。

如今雖不復當年盛況,古僕的紅磚老屋仍別有一番風味。





【漫遊】

從景德路繞一圈回到新莊路,繼續尋找下一條巷子

廟街的巷弄都很隱密,稍微一個不注意就會錯過巷口

(或者你根本不知道那是巷口)


之前我就來過廟街,大概知道這幾條巷子的位置

我騎著單車,鑽入了戲館巷

相較於只剩隘門遺跡的挑水巷,戲館巷裡還有不少住戶

但這些住戶都是住水泥樓房,那幾棟紅磚平房看似已經無人居住

這條幽幽小巷,曾經出了好幾位國寶級的戲曲大師

其中最富盛名的就是創立小西園的許天扶


『小西園為日據時代的後起之秀,目前是台灣最具號召力的布袋戲班之一

保留了許多難得一見的傳統藝術菁華。

其成立於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父子一脈相傳至今,有近八十多年的歷史。

創始人許天扶十五歲跟著泉州布袋戲藝人貓婆的傳人許金水學藝

三年後出師,在《錦花樓》任頭手。

三年後和同在西園軒曲管的王炎共組《小西園》,擔任主演

其正當盛壯之年,多年歷練的純熟演技,戲界稱為「拗堵師」

精於演出「寶塔記」、「天波樓」等籠底戲,並創出「濟公傳」風靡一時

和《宛若真》的盧水土並稱「北管雙絕」。』





清朝時期的新莊是商業重鎮,因經濟繁榮、生活富庶

文化活動的需求(廟會酬神、市民喜慶),才使得這些戲團的興起

戲館巷在這種時空背景下誕生,造就出文藝興盛的新莊

百年之後,巷裡的戲班已經人去樓空

徒留其名的戲館巷,只剩這幾棟紅磚平房訴說著繁華落盡的歲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