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言】

搬來新莊已經一年半了

娶了新莊在地的美嬌娘,我成了新莊的女婿

對我這個台南人而言,新莊曾經是個遙不可及的存在

從來沒想到會北上工作,甚至入籍新莊

更奇妙的是,四十年前我父親也曾經在新莊工作過一陣子

只是後來他選擇了回到台南發展,在故鄉結婚成家

2011年元旦,父母為了提親而北上

父親在睽違四十年後才回到新莊,他已經完全認不得這裡的路了

(唯一有印象的路名就是中正路和新莊路)

基於本身對研究歷史文化的偏愛以及喜歡旅遊的興趣

當然要從我所居住的新莊開始,來認識這個「新家鄉」

先來談談新莊的歷史:


『新莊是一塊位於台北盆地西部的平原地區

西倚林口台地及觀音山,東濱淡水河,南臨大漢溪。

古有塭子圳、塔寮坑溪灌溉

由於氣候溫和、雨量豐沛,土壤適合作物生長

因此新莊平原曾為台北地區重要農產地。

文獻上最早的新莊人,就是『凱達格蘭族的武澇灣社』

他們從事漁獵、農產生活

直到清領時代之後,漢人陸續有大量人口進入

也因此這些原住民在遷徙、通婚、漢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在漢人社會裡。

清康熙33年(1694年)大地震

台北盆地的西北端陷落而成為康熙台北湖

新莊也因此成為新興的河港。

因港闊水深,可容大船停泊,因此成為北部的重要港口

同時陸路也興建通往桃園的道路。

由於交通發達,新莊成為移民拓墾與商業貿易的重要地。

康熙乾隆年間由於劉厝圳、張厝圳灌溉溝渠的開鑿

增加了新莊水田的面積,成為北部產米重鎮,稻米甚至可以運銷大陸。

乾隆15年,由於風災原本社於八里坌的巡檢司衙門因此破壞

也因此移駐於新莊,改稱「新莊巡檢」,乾隆54年改制為「新莊縣丞」。

嘉慶中期以後,由於新莊港泥沙淤積,

船隻無法進入新莊商業機能漸漸被艋舺取代,也因此政治重心也移往艋舺。』





【漫遊】



艋舺還沒崛起之前,新莊是排在一府(台南)二鹿(鹿港)之後的北部重鎮

因此新莊的歷史文化相當豐富,讓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或許是在台南生活久了,所以看到新莊的古廟、老街總是有股親切感

要瞭解新莊的歷史,就要從廟街開始

要瞭解廟街的歷史,就得先從「五十六坎」說起





『從慈祐宮到武聖廟一帶,所開的五十六間店舖。

「坎」是河洛話「店仔」的意思,新莊舊街的形成從這裡開始。

慈佑宮是新莊最早建築的廟,廟前的廣場拜臺北大湖之賜

使新莊成為一個深水良港
清朝時期,從大陸載運過來的貨物或船隻便在這裡的廣場前卸貨或停泊

整個大臺北平原所需的貨物在此形成一個批發市場

此處即為新莊從前的舊港。』





這塊區域算是新莊廟街的精華地帶

遙想當年,這裡的戲曲很出名,尤其是布袋戲。

有一巷道因居住者大都以戲曲為業,而被稱為戲館巷

小西園布袋戲團就落腳於此。

米市巷亦位於此區,連接五十六坎的米市街

是一條以米業為主的巷道

過去新莊米的進出皆由此巷口的河岸碼頭搬運

此處是商賈聚集的地區,設有隘門,但現已無跡可尋。

潮江寺和土地祠則位於巷口,守護米市巷。

(之後的文章會陸續介紹這些巷弄)


現在的新莊五十六坎已經不復昔日的風貌

慈祐宮和武聖廟以古蹟之姿走過數百年的漫長歲月

其它的民宅店鋪幾乎都變成現代化的水泥樓房

不過,走入廟街旁的小巷子,裡面有著意外的驚喜在等著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