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統領巷,永福路二段158巷,因巷內的「陳統領府」得名
是明鄭時期陳澤將軍的府邸,清領時期子孫改建為宗祠稱之「陳德聚堂」。
陳澤,他是鄭成功當年驅荷復台戰爭的五虎將之一,率領藤牌兵,戰功赫赫
在鄭經時期他官拜統領一職,居民因此稱呼這個巷子為統領巷
一邊是將軍府白色的長長屋牆,一邊是紅磚矮牆。
當年將軍府佔地寬敞,兩倍以上於今天的規模
座落的地名稱之「下大埕」,巷子另一頭通往「頂大埕」。
【散步】
從赤崁樓前的永福路直走,通過了民權路的斑馬線
來到了華南銀行,走進旁邊的巷子,一場探索府城歷史的行動就此展開
首先看到的是名列三級古蹟的「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建於明永曆18年(1664),是台南最早的祠堂
據傳是當時「諮議參軍兼東寧府總制使」陳永華的府邸,稱為「總制府」
另有一說,則指稱是明鄭「統領右先鋒鎮」陳澤之府第,故稱「統領府」。』
兩種說法其實都有人採信,但一般旅遊書籍都記載是陳永華的府邸
在清廷收臺灣後,陳氏後人修建改為陳氏家廟,現為全臺陳姓大宗祠所在
陳德聚堂沒有開放參觀,旁邊有一棟廢棄建築物倒是引起我的興趣
建築物外觀看得到「共和醫院」四個字
原以為只是一間經營不善而歇業的醫院,回家上網一查才知道它大有來頭...
『台南的永福路巷弄內有一棟看來平凡的老醫院名叫「共和醫院」
不過就是一間老醫院罷了,但細述他的故事卻令人動容
話說台灣1920年代非武裝抗日時期,韓石泉毅然加入台灣文化協會活動
曾以「專制政制下的台灣」、「台灣社會改造觀」為題街頭演講。
1922年與黃金火在民權路共同開設「共和醫院」,黃任外科,他掌理內科
取名共和以說明其個人對共和國理想的想望
這不只是一家老醫院,還是那年代知識份子對理想的投射,這就是文化資產的魅力
在回頭看這棟老醫院,腦海就會出現這樣如電影般的畫面,這就是文化資產的靈魂。』
(引用自http://tncftmm.blogspot.com/2006/08/blog-post_5781.html)
我向老爸提起共和醫院,他說爺爺年輕的時候都是去那間醫院看病
那個時代的社會氛圍並不允許太過民主自由的思想
或許對爺爺來說,共和醫院只是一間單純看病的醫院罷了
統領巷,短短幾百公尺的小巷弄
卻紀錄著從明鄭到日治以來的歷史情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