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已經想不起來上次回到台南二中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大學時代似乎曾經回去過幾次吧!(應該不到五次)
畢業之後,回到故鄉當兵、就職,就再也沒踏進去過了
雖然經常騎車經過,但總是提不起興趣走進去看一看
(或許也和我那段灰暗的、不堪回想的高中時代有關吧!)
歷經歲月的洗禮,很多事情我早就一笑置之
懂得用另一種觀點來看待那段年少輕狂所帶給我的影響
這一天的校慶園遊會,我重新回到我的高中母校
(咦.....這裡是.....)
園遊會的場地,是過去的勤學樓原址
高三那一年待的校舍,已經不在了....
(啊.....這又是.....)
穿過圖書館與生物館之間,看到一棟陌生的校舍
仁愛樓!?怎麼變得如此豪華新穎呢?(還有電梯呢!)
高一在仁愛樓待了兩年(嗯...無誤!),所以留下很多深刻的印象
這周圍的一些老建築物,包括舊教師宿舍和比大營都已經被拆掉了
唯一不變的就是紫卿亭和前方的圖書館了
但聽說圖書館明年也要拆掉重建,只能趁現在留下它最後的姿態了
沿著環校道路走了一圈,回憶著過去的點點滴滴
游泳池看起來應該沒被動過,記得老師們都說要學會游泳才能畢業
害得年幼無知的我擔心畢不了業,經常跑去市立游泳池練習
仔細想想,我從高中學得的唯一技能就是游泳了
怎麼可能?籃球場居然沒有人在打球?籃球可是二中的"校球"啊!
想當年二中人熱愛打籃球的程度,連明天的段考都可以拋之腦後了
在圖書館讀書的學生永遠比籃球場的人還少
逼得校長說出一句名言:「同學們,打球打五分鐘就好了。」
(五分鐘?愛說笑,都喊到PLAY5了)
看著現在空蕩蕩的籃球場,心中不禁有點感慨.....
喔?原來是這樣.....籃框都不見啦!怪不得沒人在打球~~~
為什麼籃框會不見?是校方想出來逼學生讀書的點子,還是單純的換新呢?
這個答案就留給學弟們來解答了
走到小禮堂,創校邁入九十五年的台南二中,這是唯一留下的歷史建築
包括紅樓、明德堂(大禮堂),這些都是近三十年內的改建或新造的建築物
唯一沒有拆除改建的就是小禮堂,它也是台南市定古蹟之一
日據時代,它是大禮堂,是全校師生集會的地方
現在,它是學生社團的活動場地
我讀書的時候參加過二中青年社,就在這裡編出一本校刊
今天經過這裡,門口倒是高高掛上管樂社的牌子了
說到古蹟,其實二中校園裡還有一處鮮有人知的歷史遺址
在網球場後面有一道破舊的牆垣,這可是二中棒球場的看台遺址呢!
日據時代,台南州立第一中學的棒球隊算是台灣數一數二的強隊
歲月流逝,事過境遷,當年的一中變成二中,棒球隊也變成研究社了
只留下這道斷垣殘壁,訴說著曾經有過的光榮歲月
走回熱鬧的園遊會場地,將我從記憶的旋渦中拉回到現實的場景
變與不變的事物,交織而成的二中新面貌,讓我重新認識母校的一切...
嗯,肚子餓了,來吃點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