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天壇位於今日的台南中西區忠義路二段84巷16號

原為明鄭時期奉明正朔、築台祭告上天的地方,稱為「天公埕」。

清初,因政治顧慮未能建壇

直到清咸豐4年才建廟立壇,名「天公壇」。

清光緒25年重修,並改廟名為「天壇」

民國68年將左廂武聖殿改建為兩層樓鋼筋混泥土構造

次年廟宇正身重修並抽換樑柱

民國72年廟名改為「台灣首廟天壇」

民國73年重修屋頂簷飾,由漆木構,乃成今貌。

天壇有三多︰配祀神祇多、廟會多、香火多

為台南人的信仰中心,也是觀察民俗活動最佳的地點。

(引用自http://okgo.tw/buty/01137.html)





【散步】

穿過統領巷,接上了忠義路二段

可以看見對面的巷子有許多在賣祭祀用品的攤販

這裡就是「天壇古街」,看似狹小的街巷,卻有悠久的歷史典故





這一帶的古地名叫「鷲嶺」,為府城七丘之一

遠在明鄭時期,鄭成功高舉反清復明的旗幟,驅逐荷蘭人

建立了東寧王朝,就在此地築台祭告上天,奉明為正朔

此地點成為鄭氏家族統治者每年祭祀上天的場所。

不過,當時卻沒有建造廟宇

這是因為在民間信仰中,天壇為與上天交談的場所

因此祭祀活動必須於露天舉行,也就是於不設屋頂的壇上舉行儀式

一直到了清咸豐年間,才正式建廟立壇

雖離建築年代已久遠,但由於施工精細,在台南中尚無能出其右者

於天壇不難發現在新舊工藝技術的融合

在歷經一百多年,至今仍然耀眼輝煌,被評定為三級古蹟。





天壇附近的數百年的街道整建,加上多次整修都未能復舊施工

因此整體建築並未顯出古貌

不過該廟三進三開間帶兩廊的格局仍顯宏偉。

高懸屋桓的「一」字匾堪稱台灣最特殊的匾額

有著「千算萬算,不如老天一算」的寓意

與台灣府城隍廟「爾來了」與竹溪寺的「了然世界」合稱「台南三大名匾」。





參觀完天壇,沿著古街繼續前行,就看到了鶯料理與台南測侯所

同為日治時期的建築物,命運卻大不同

原台南測候所,俗稱胡椒管

落成於1898年,以圓形建物與寬煙囪塔樓兩種構造組成。

為台灣日治時期初期興建的少數大型建築之一

不但年代久遠,更是現代氣象觀測的啟蒙地。

1998年,宣告為台南市所屬的市定古蹟。

2003年,再升格為國定古蹟。





鶯料理建於1923年,是府城僅存的料理亭庶民文化見証

由於近市役所、警察廳,曾是昔時紅頂商人與政經要員出入場所

日本裕仁皇太子曾來此御膳

相傳日本重量級畫家梅原龍三郎、藤島武二來台南旅畫時也用餐留下足跡。

鶯料理命運坎坷,歷經市定古蹟指定又遭撤銷

經文史界奔走陳情保留,還來不及修復

又慘遭鳳凰颱風吹垮大半,美麗殘軀等待重現風華。





現在只能隔著圍籬看鶯料理,很難想像這殘破不堪的建築物

曾經是當年政商名流聚會交際的重要場所

天壇古街,從街頭走到巷尾,從明鄭走向民國

歷經多少政權的更迭,讓人看盡府城三百年來的流轉歲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