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赤崁文化園區範圍,以赤崁樓為最大地標建築

範圍大約是新美街以東,成功路以南至民權路左右的塊區

新美街一帶正是十七世紀台南海岸線的位置

西元一六二四年,荷蘭人在安平築熱蘭遮城後

因腹地的關係,他們選擇台江對岸的赤崁

(當時台南稱平埔族人赤崁社的所在地)

另築一座政經中心-普羅民遮城(今赤崁樓)

並發展了出赤崁街與普羅民遮街,為府城繁華的商業史揭開序幕。




赤崁樓是早期台南舊城發展的中心,區內古蹟眾多

是台灣少數擁有荷據、明鄭建築的文化園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區塊內擁有三個國家一級古蹟

除了華盛頓郵報旅遊版曾特別推薦的赤崁樓外

明朝寧靖王府邸(今大天后宮)

及由寧靖王的關帝廳改建而成的祀典武廟,都很值得一遊

另外園區內相關的老街,及其它的三級古蹟

如明鄭遺臣的住宅陳德聚堂、香火鼎盛的天公廟天壇

有著明寧靖王親書的名匾的北極殿

有著金面玄天上帝的開基靈佑宮等,也是適合探訪的古蹟景點。




【散步】

和大學同學阿泡約晚上六點要去探視帶寶貝女兒回娘家坐月子的修凰夫婦

在探勘完漯底山後,我回家休息了一會兒,下午四點多又出門

離約定的時間還早,就在阿泡上班的公司附近走走

這一帶就是赤崁文化園區的所在地,其實蠻常騎車經過的

但除非是帶朋友來遊玩,否則我很少停下腳步在此逗留

仔細想想,除了赤崁樓、祀典武廟、大天后宮這三個一級古蹟之外

這附近的其他古蹟景點我好像都沒走訪過

將機車停放在赤崁樓旁的停車格,首先看到的是蓬壺書院





『蓬壺書院位在赤崁樓的西北側,兩者關係密切

光緒12年(1886),台灣知縣沈受謙為提倡文教

在赤崁樓北側購地,並利用已毀的普羅民遮城堡殘基,興建書院

其中包括有門廳、講堂、文昌閣、五子祠等建築

而將位於今開山路的「引心書院」遷來此地

並更名為「蓬壺」,成 為極具規模的書院

幾經滄桑後,如今整座書院僅剩門廳供人憑弔

門廳為典型閩南建築形式

兩邊間的綠釉花窗搭配「斗子砌」的紅磚牆,顯得極為古雅

沈受謙所題「蓬壺書院」門匾,筆法力道俱佳

「雲路」、「立處」、「霄窺」、「鵬程」等垛匾

則含蓄透露書院中人寒窗苦讀,期望一舉成名的 心情,值得玩味。』





我原本一直以為蓬壺書院屬於赤崁樓的一部份

現在才知道兩者是互不相關的,蓬壺書院是三級古蹟

經過翻修之後,原貌才得以呈現在世人面前

走進一條小巷子,轉入新美街,看到了被圍起來的廣安宮





『米街廣安宮創建於清雍正初期,其址原位於明寧靖王府鼓樓,

與開基武廟之鼓樓相呼應

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街道擴寬,致使廟宇北移至現址

與共善堂邢王爺合祀,廟埕也發展成府城著名的石精臼小吃

由於現石精臼已廢除,而廣安宮也有重建之議

並且已搬至臨時行館,舊廟宇成閒置狀況。』





其實這間廟宇的建築蠻有特色的,舊廟由三川殿、拜殿及正殿組成

拜亭以洗石子為支撐,上為馬背屋頂

三川殿有相當精緻的木構、石構及裝修

正殿為燕尾形式,但神像已全部搬至行館

兩側廂房直接緊鄰廟宇,主體正面採西式之山牆上

有花草圖騰,北側也尚存古老之香爐一座

此廟宇因係日治時期遷建之作,故建築中呈現閩洋折衷風格,頗為特別。





走出新美街,在路旁小攤子買了白糖粿來吃

小時候蠻常吃這種小點心,沒想到現在漲價漲這麼多了...




兩三下就吃完,覺得有點不過癮

先到「一手私藏世界紅茶」買了兩瓶印度大吉嶺紅茶




再去吃了一份棺材板(平常也沒啥機會吃這些小吃)




在店內看到兩隻很可愛的小貓咪,注意力都被牠們吸引過去了




吃完後,就走向對面的巷子裡,在大街小巷間徘徊

天色逐漸昏暗,我來到了陳德聚堂




『陳德聚堂原為明鄭東寧總制使陳永華的府邸

明永曆十五年(1661)鄭氏政克台灣,授陳永華以諮議參軍之職

明鄭克復台灣之初,永華施行駐兵屯制度,教農耕講武事

建屋立廟設校講學,制保甲營貿易,建立台灣文風武制的規模制度

永曆二十八年(1674),鄭經命永華為東寧總制使

並建總制使府在府治的西定坊統領街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朝統治台灣後

陳氏後裔就將府邸改為宗祠,名為「德聚堂」,並塑像祭祀之。』





台南市的古蹟實在是多不勝數,很多都是隱身在巷弄之間

近年來市政府規劃出的六大文化園區,就用地圖將這些隱藏的景點標示出來

如果對歷史文化有興趣的人,可以按圖索驥,來趟古蹟巡禮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