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員工旅遊分成三團,我選擇的是新竹團
要前往北埔、內灣、六福村等地方遊玩
星期天早上七點半出發,途中在兩個休息站停留
一路上都在唱歌,大部分都是志豪、國正、條仔這幾個人在唱
偶爾出現台語老歌才由安邦大哥接唱,就這樣一路唱到新竹
於上午十一點半抵達北埔,來到「北埔第一棧」用膳
吃完飯後,安排了擂茶比賽
分成八組進行,看那組擂出來的茶最漂亮
只見大家卯足全力,手握擂杵賣力地轉啊轉
在這麼冷的天氣中,還有人擂到身體發熱脫衣服
時間截止,各組代表上台展示結果
由主持人選出前五名,再讓總經理欽點前三名
最後還有頒獎,有吃又有拿,真是不賴
接著,就前往北埔老街一遊
雖然有導遊進行解說,但我很快就展開個人的行動了
早在大學時代,我就騎車來過北埔
當時是以遊山玩水為主,對老街的印象很模糊
曾經來過北埔老街,但印象已經沒有了
也知道這裡有桃竹苗地區唯一的一個一級古蹟,但也不曾看過
藉此機會,我可以好好認識一下這個熟悉卻又陌生的地方
【金廣福公館】
公館為早期台灣移墾社會常見的公共建築
其功用乃佃人繳交田租給墾戶的場地,也可以作為佃人聚會棲息之場所
清道光十四年(1834)間為防番保民開疆,成立金廣福
墾闢『大隘』而金廣福的開拓為一墾隘型態
所以除了辦理佃人繳租的墾務之外,又兼辦隘丁領取隘費、隘糧之事務
初墾時期並利用公館經營生理----收購山產,販售用品
對墾民而言,公館是洽辦墾務及購買用品的公共機構
而對隘丁來說,則是至此領餉時供吃供宿的「福利站」
為早期北埔內較完備之建築,它代表閩客先民合作墾拓精神
也象徵族群融合,為新竹縣市唯一的一級古蹟.
【天水堂】
建於清道光12年(西元1832年),由金廣福開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
可說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一般稱為姜家大房
天水堂乃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客家傳統建築佳作
在所有客家人建築物中是較少見到的,亦代表姜家與眾不同的貴族氣派象徵
天水堂,為姜家的堂號「天水」是大陸在漢代時郡名,在今天甘肅省通渭縣
由於姜秀鑾身為金廣福墾戶之首,於「討番」過程中
獲得北埔大部分的地業,故比照他在九芎林老家而興建的大形宅院
姜氏家族脈延至清光緒年間,已是族裔丁旺
遂於光緒末興建另一新宅,一般稱為「天水堂二房」
以此有別於姜秀鑾創建的「天水堂大房」
「天水堂二房」是臺灣少見的「一堂八橫」民宅
屋宇雄健壯碩,外觀氣軒昂揚輝煌十分引人注意
只可惜宅第維護不如天水堂的古雅與華麗。
天水堂目前仍由姜氏子孫後代居住,為避免遊客打擾
近年在外牆裝設鐵門,因此遊客只能在外欣賞,這百年古厝風采之美。
這兩個古蹟可以說是北埔最具代表性的景點
不僅是外在的建築之美,更有深層的歷史意涵
只可惜我們只能在外面欣賞,沒辦法進入裡面參觀
但在這裡仍保有許多古色古香的民宅
只要走進巷弄間,就彷彿穿越時空隧道般,回到以往的時光
然而,在我徘徊大街小巷之間
還是不知不覺的,走向了看得到山林的一條鄉道上
五指山、北埔冷泉.....多年以前,那些我曾經造訪過的場所
依舊是我心之所繫,渴望重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