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介】
蕭氏節孝坊位於今日的台南市中區府前路一段304巷3號,列為三級古蹟。
建於清嘉慶5年,是台南市目前僅存4座清代石坊之一
也是台南府城7座表彰貞節孝順牌坊僅存的一座節孝坊。
蕭氏節孝坊是全省僅見的單間二柱二樓式牌坊,是格局最小的石造牌坊。
坊頂用護檐兩層,中間安聖旨牌,頂檐有葫蘆飾。
上下兩層護簷間距極大,夾著一塊清斗石刻「聖旨」牌。
下層護簷正中額坊上刻有龍鳳圖案,額著「節孝」大字
左右落款「旌表太學生沈耀汶妻蕭氏、大清嘉慶5年陽月吉旦立」
左右短柱刻有牡丹、荷花、芙蓉、梅花
下方的「雙龍盤珠」石額,兩側石柱上的對聯點出蕭氏的節孝。
(引用自http://okgo.tw/buty/01148.html)
【漫遊】
台南的四座清代石坊,蕭氏節孝坊是我尚未親眼目睹的一座
因為地處隱密的小巷弄,我也沒有刻意去尋找過
所以一直是我的台南旅遊地圖中失落的一環
這次返鄉回台南,閒暇之餘我還是深入舊城區的巷弄散步
在小西門、南廠一帶徘徊時,才意外發現蕭氏節孝坊的蹤影
我原本是在良皇宮周圍探訪下大道的古街坊
走著走著就看到了蕭氏節孝坊,算是歪打正著吧!
蕭氏節孝坊位於昔日臺灣府城西定坊海防同知衙門(二府口)前
是清嘉慶五年(1800年)時
清廷為了表彰貢生沈清澤的寡母蕭良娘節孝了四十年所建的石坊。
蕭良娘是監生沈耀汝的妻子,他們在蕭良娘二十一歲時成親
然而六年之後,沈耀汝便去世,留下了兩個兒子,而幼子還是遺腹子。
蕭氏後來獨自將兩名兒子拉拔長大,並且勤於侍奉公婆
因此後來於嘉慶三年時受朝廷旌表,於五年立坊。
傳統的社會體制中,為表彰忠孝節烈
讓潛德之幽光,正倫常以維風化,常有節孝坊的設置。
根據《大清會典》的規定,凡是元配或副室,在三十歲以前丈夫去世
到了五十歲以上仍然守節不嫁的婦女,都具備節孝旌表的資格。
旌賞的方式是由政府賜銀三十兩,交由本人或家屬自行在鄉里建坊。
蕭氏節孝坊便是旌表蕭氏節孝事蹟的牌坊
也是臺南市目前僅存的一座節孝坊。
蕭氏節孝坊所處的這條巷子,清代古名叫做「福安宮街」
巷子的盡頭處有間福安宮,雖然也很有歷史,但並未列入古蹟
清末實行聯境保甲制度後,福安宮與良皇宮、昆沙宮同屬第十六保
與鄰近的保甲區擔負起防禦小西門的任務
如今小西門已經遷移到他處,倒是這些宮廟都還留在原地
蕭氏節孝坊也走過兩百年的幽幽歲月
在這古老的街坊,為世人留下一個貞烈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