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西元一八六五年五月廿八日

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醫生從打狗(高雄)登陸台灣

來到府城,就在五條港看西街(原仁愛街43號)開始西方醫療傳教工作

卻遭到當地守舊勢力反對,因禮拜堂被激憤的群眾包圍

馬雅各醫生轉而走避到打狗的旗後行醫傳教。

一八六八年十二月底,馬雅各醫生再回到府城

在亭仔腳「舊樓」(今新樓醫院的前身)工作

一九○三年,太平境馬雅各紀念禮拜堂創設

一九一七年五月廿七日太平境教會分設說教所於聖教發祥地之看西街

一九三九年正式成立分會,稱為「永樂教會」

一九五一年,在現址興建了這座仿英國聖保羅大教堂的白色圓頂教會

一九五五年落成,為紀念這段台灣基督教宣教開拓史,而命名為看西街教會



馬雅各醫師在台南刻劃下的痕跡至今不滅,且仍影響著台南人的生活。

最顯著的例子即是新樓醫院。

當馬雅各再度回到府城行醫時,落腳的地點為亭仔腳街(今青年路府城隍廟一帶)

然而因業務漸繁,舊醫館空間不敷使用

便於新樓醫院現址蓋新醫療院所。

馬雅各醫生返國後,醫院事務由其次子接手,終生都在新樓醫院服務。

看西街是五條港的要道之一,因為港區向西,便有這個淺白的名稱。

這條顧名思義「望向西方」的街道,將馬雅各這個西洋傳教醫師給召喚來

開創了台南的基督信仰及西方醫療體系。

因此欲標誌這位傳教醫師對府城的貢獻

看西街可說是最具有紀念及象徵意義的符號了。

(引用自http://tour.tainan.gov.tw/pda/View/DealData.aspx?SN=301)


【漫遊】


早上我騎車載ROSE來到水仙宮市場採買手工魚丸

由於一次買很多,老闆夫婦還來不及屯貨,所以必須等他們趕工完成出貨量

趁這空檔的時候,我們在這附近走走

穿過水仙宮市場的小巷,來到了國華街

現在時間還早,因此多數店面尚未開門營業

我們走到了和平街,在看西街教會前停下腳步




「這間教會是南部福音的發源地,是基督教最早來到台南宣教的地方。」

「咦?這教堂看起來還蠻新的啊!」

「當然是後來才重建的呀!我所謂的〝最早〞指的是這個場所。」



清朝末葉,自鴉片戰爭以後,一連串的條約簽訂使得外國勢力紛湧而至

西洋傳教士的腳步也在這個時期踏入台灣

北台灣的代表人物就是馬偕,南台灣就是馬雅各

雖然馬雅各是從高雄登陸,但他選擇來到當時較繁榮的府城進行宣教

然而清廷近兩百年的鎖國政策,使得一般民眾都相當排外

再加上五條港又是當時傳統宗教最盛行之地,保守勢力龐大

迫使馬雅各被迫放棄府城的宣教行動,暫時避走高雄





當馬雅各再度回到府城,深知在舊城區的宣教之困難

於是他轉移陣地,來到東門城郊的亭仔腳街行醫兼傳教

創設了台灣第一間西洋醫療院所─舊樓醫院

(後來因租屋處歸還給屋主,遷移到他處新建造的建築,故取名叫新樓醫院)

以此為開端,在東門城外陸續有其他傳教士開辦教會、學校、報社

藉著先進的醫療技術來獲取民眾的信任

再由西式教育與發行報紙雙管齊下,慢慢改變民眾的觀念

馬雅各雖於1871年即因任滿,與妻子一起返回英國

但其對台灣福音工作的貢獻,使他被尊為「台灣宣教之父」



「那個時代要宣揚福音可不是件簡單的工作。」

「嗯,遇到生死關頭的機會很大,經常都是拿命去換來的。」

「現在的我們真是太幸福了。」





我和ROSE同為基督徒,當初要改變信仰也沒遇到太大阻力

(雖然父母也有唸一下,但也僅止於此)

現代人在信仰上的自由,可說是先人的浴血奮鬥才換來的

不只是宗教,像是遷徙、居住、言論、政治選擇...等各方面

在我們祖父母以前的古早時代,其實都是相當受限制的

生活在當代的人們,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自由,但可不能放縱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