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鎮北坊文化園區的自強街巷弄裡
有著一口被稱為「烏鬼井」的古蹟
傳說此井水源旺盛、取用不竭
在西元1653年開鑿後至今仍然有水
當時是來往船隻及當地人的飲用水。
據說由前來的東印度公司中的荷蘭人帶著黑奴前來開挖
因當時台灣人並沒有看過皮膚黝黑的黑人
因此稱呼為烏鬼,也成為這口井的名稱由來。
後來到了日治時期井水漸漸少人取用,加上常有人意外跌落
日人便將井口封住掩埋,直到西元1955年才在考古工作中挖掘修復。
台南市區有烏鬼井,永康有烏鬼橋,新化有烏鬼厝
據說都是囚禁黑奴與埋葬黑奴的地方
雖然台南沒有太多當時黑奴的紀載
但由此可看見當時黑奴的活動區域與府城在國際海上貿易的重要地位。
(引用自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713
【追尋】
在自來水尚未普及的年代,井水是很重要的水源之一
鑿井取水的歷史可追溯至荷蘭時期
本文所要介紹的「烏鬼井」,就是由荷蘭人主導開挖
也是少數荷蘭時期保存至今的古井之一
烏鬼井相傳是由荷蘭人帶來的黑奴所開鑿的
當時烏鬼井水源豐盛,又因鄰近府城南北通衢的大街
往來船隻與附近居民飲用,十分熱鬧。
日治時期,烏鬼井被加封覆蓋,使用行為至此中斷。
民國44年,經由台南市文獻委員會挖掘,加以修復
於是烏鬼井重現天日,附近居民常取井水食用、做豆腐
因此帶動周糟的豆皮、豆腐、醬油等製造業者的興起
一度形成攤商集中地,後來因道路闢建才逐漸消失
之後隨著自來水的普及,逐漸不再取用烏鬼井水
烏鬼井再度被封蓋,已經無人能再取用井水了
老媽的祖厝位於鎮北坊,許多親戚都群居於此
其中,老媽的阿嬤就是住在烏鬼井旁
小時候經常出入阿嬤家,經歷了烏鬼井重現天日的那段時光
時至今日,雖然祖厝早已不存,老一輩的長者也仙逝已久
老媽還是會經常提到小時候的事,也問我知不知道烏鬼井這個地方
其實我去過好幾次了啊!只是每次經過都是沒啥變化
烏鬼井仍舊停留在封印的時光中,周圍的老房子卻愈來愈破敗了....
今年大銃街開始進行道路景觀工程,六月進度來到烏鬼井這一區域
地方人士在政府相關人員陪同下,打開了塵封許久的烏鬼井
發現井水依舊清澈,看到的人都相當驚訝
原本以為應該乾涸了,沒想到還是源源不絕哩!
烏鬼井仍舊佇立在歷史的角落中,向人訴說這段源遠流長的故事
雖然保持低調,仍是不容小覷的存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