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全台開基永華宮主祀廣澤尊王,乃為民間所俗稱的「郭聖王」、「聖王公」等

為全臺灣最早的廣澤尊王廟,也是廣澤尊王的「台灣開基祖廟」。

永華宮「鎮殿老太王」,據傳係在明永曆十六年(西元一六六二年)

由延平郡王鄭成功「諮議參軍-陳永華將軍」

自福建省南安縣鳳山寺恭迎而來

為目前臺灣最早也可能是唯一的「軟身廣澤尊王」金身。

渡臺後,供奉於當時南門城內「山仔尾」(今臺灣銀行、國立台南女中一帶)

並沿用祖廟「鳳山寺」為名,此乃永華宮前身。

直至清乾隆年間,地方信眾為感念聖王神恩,共議捐資重建

並於乾隆十五年(西元一七五O年)落成

此時為紀念「陳永華將軍」恭迎尊王來臺及建設地方之功

遂改廟名為「永華宮」,並奉祀將軍金身於後殿文物館,以昭功績

隨後於清光緒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一年)進行重修

於光緒二十年(西元一八九四年)完成

日治大正十三年(西元一九二四年)

永華宮因日本政府興建臺灣銀行之故,廟地被強制徵收

於隔年(西元一九二五年)移至孔廟對面的「六合境柱仔行」巷內

民國三十五年(西元一九四六年)重建宮殿

民國四十七年(西元一九五八年)大興擴建,始奠定今日永華宮的規模。

(引用自http://tainancity.tw/index_m.php?ptype=ieb_c&L3_id=34725)





【漫遊】

從德化堂旁邊的小巷走進去,就是人潮洶湧的府中街

正值228連假期間,台南市的各大景點都是遊客如織

位於孔廟前方的府中街也不例外


「你有帶我來過這裡嗎?」

「有啊!」

「我怎麼沒印象?」

「那時候沒這麼多人,所以感覺完全不一樣。」





府中街古名為「柱仔行街」,以前一帶還算是個悠閒寧靜的歷史街區

近年來愈來愈多店家進駐,情況已經完全改觀

每到假日,府中街就是條標準的商業老街

我們所要造訪的永華宮,就位於府中街的巷子裡





大部分的遊客還是在府中街擠來擠去

少數遊客會來到永華宮,不是借廁所,就是在廟埕找地方坐著休息

對於永華宮的認知,可能只是巷弄裡的一間小廟

有多少人知道陳永華對台灣開發的貢獻呢?





『陳永華,字復甫,福建同安人。

有睿智,深知安邦定國的道理

明亡時,棄文從武,加入反清陣營,鄭成功父子都對他十分尊敬

並且加以重用,鄭經並請他出任相當於宰相的諮議參軍職務

事無大小都要先行請教才付諸實行,並令其擔當起經營台灣的重責大任。

陳永華建設台灣,親往各地教軍屯田,儲備糧食

教民煮糖晒鹽,以利民生,教匠燒磚,改善民居

同時劃定行政區域,勵行里甲互保,使民眾安居樂業。

在人民生活物資已不虞匱乏之際,陳永華又建議鄭經興建台灣首座孔廟

將勵教化,同時規劃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來培育,拔擢人才。

永曆三十四年,鄭經軍事失利,從大陸撤退

陳永華因自慚護駕西征無效,而鬱悶不樂

加上感染流行病,不久竟病逝,軍民聞訊,無不痛哭失聲。

陳永華死後,葬在今台南市柳營區

後來清朝把他的骸骨遷葬回泉州,現存的僅是空塚

乾隆十五年,臺南居民假借祭祀廣澤尊王的名義

在孔廟附近建了一座祭祀他的廟宇,即今日府前路上的永華宮。』





雖然我對陳永華的生平事蹟稍有概念,也知道永華宮的歷史典故

但在看別人文章之前,我真的就不曉得永華宮旁邊有個惜字亭



「就是這個,惜字亭!」

「外觀真的像一座香爐啊!」


永華宮的惜字亭保存狀況不如德化堂的那座

外表看起來很難讓人聯想到這是座惜字亭

應該要像德化堂的惜字亭也立個解說牌,讓世人知道它的存在





除了惜字亭,廟埕正前方也有一面照牆

一些遊客就是坐在照牆前方的大樹下休息


『照牆,又稱照壁,照牆的作用,具有防禦、防風和掩蔽的多重價值

在宗教心理上來說,則是驅邪和吉利。

古老的街道或廟宇的照牆,在早期具有防禦強勁海風用功能時

也隔開了和廟宇或民宅對面的一切建築,具有避邪的意念。

如今,許多古老鄉鎮的巨富民宅,仍保存古老的照牆

較簡單的就利用巨塊木板像屏風隔開內外

實在難能可貴,頗令人發思幽情。』





來一趟府中街,吃吃喝喝之餘,記得轉進巷子裡

你會發現這裡有個鬧中取靜的好地方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