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總趕宮原名聖公宮,位於中樓仔街海防署前(今台南市中正路131巷13號)

現列為三級古蹟。建於明永曆年間,為隨鄭成功來臺之水師所建

廟內道光年間所立的碑上,刻上「重興總趕宮碑記」。

乾隆年間改稱總管宮,道光年間因口誤而稱總趕宮。

主祀聖公爺,聖公爺,姓倪,民間尊稱為倪聖公

由於熟悉港道,為海舶總管,死後成為台江濱海船舶的守護神

是台南獨有的神祇。

由三川殿及正殿組成,燕尾脊,三川門屋脊上飾有雙龍拱護福祿壽三仙

為整棟建築的視覺焦點。兩旁還飾有躍起的龍頭吐出一捲捲浪花。

(引用自http://tn.okgo.tw/scenic/1145.html)


【沿革】

明鄭時期,大井頭(今民權路上)渡口以南是帆船的停泊處

常有船夫搭寮居住,俗稱「帆寮」

再往南亦是漁民居所,人稱「草仔寮」

居民多半是來自漳泉、信奉海神的船夫漁人。

而今西門路一、二、三段在當時為海岸線

以西是台江內海,總趕宮就建立在海岸旁突出的高地上。

隨著台江內海淤積成陸地

總趕宮、水仙宮、大天后宮等海神廟宇漸漸遠離海岸

再加上清廷修築城垣,總趕宮遂成了城裡的街境廟宇

倪聖公轉而成為境內百姓的信仰對象。

道光十五年,總趕宮由地方仕紳周清老、黃化鯉、吳春祿等人集資修建

大正八年,日人興建台南第二尋常高等小學校(今建興國中)時

拆除原址上的開漳聖王廟,將神像遷祀於總趕宮

民國五十五年,古蹟本體大修後曾建醮

此後並無持續的修護工作,導致現今廟況不佳

七十四年(1985年),在廟的右側重建佛祖廳與香客樓

內政部並於同年指定總趕宮為三級古蹟。

(引用自http://tncftmm.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798.html)





【偶遇】

喝完雙全紅茶後,我們往前走到總趕宮的廟前廣場

在狹窄的巷子裡還有這麼一個寬敞的空間,ROSE感到很驚奇


「居民在大樹下乘涼聊天,感覺很悠閒。」

「台南市區的巷弄裡可都是別有洞天,有很多故事可以講。」





台南古地名中最出名的莫過於台江內海

總趕宮在最初創建的時候就是緊鄰台江內海的海岸高地

雖然現在這裡已經看不出台江內海的遺跡

但走在巷弄中,還是可以看出地形起伏

證明總趕宮曾經位處高地的痕跡





我們在巷弄裡散步,看到一對夫婦在餵貓咪

同為愛貓人士,我們和他們聊了起來

原來這對夫婦不是單純地在餵野貓

而是有計劃要將這些貓咪帶去做結紮

阿姨說這裡的貓咪已經繁衍到第三代了

再這樣下去數量會失控,所以他們才來做TNR





「現在是可以近距離餵食,但要抓牠們還是不容易。」

「應該放一個誘捕籠來抓比較方便。」





台南舊城區有很多古巷弄都有貓咪族群的分布

清幽的環境很適合牠們生活,但數量如果不受控制的話

物競天擇的結果,體質弱的還是會被淘汰吧!





繞了一圈,我們再度回到廟前廣場

雙全紅茶的店門口依然圍繞著慕名而來的遊客

總趕宮前依舊是當地居民休閒的好所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