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簡介】

石碇位在石碇溪與烏塗的交會點,很早期即開始發展

昔日皆以種植包種茶起家,亦是坪林、深坑、雙溪一帶茶葉的集散地點

自從北宜公路開通後,石碇地位即被坪林取代,市街因而中落。

在石碇老街中以石砌橋墩所搭成的萬壽橋劃分了東西兩街

西街的發展較早,多半房屋皆是土桷厝

高度甚高,還有三層樓的房子相連可見當年盛況

東街以前則是乞丐的聚集住所,素有「乞丐寮」之稱。

而目前東街的人口比例日趨西街多了

並逐漸取代往日的西街,為石碇最繁榮的地方。

這裡的百年豆腐店、特殊的吊腳樓建築,以及不見天街,都是遊客必到的景點。

老街裡的百年老鐵舖,叮叮噹噹的打鐵聲,則為老街更添一份古樸的風采。

石碇東街是目前全台灣碩果僅存的不見天街

房屋就懸空在河床上方,僅靠柱子支撐

仔細一看,原來石碇的房子均是採用當地溪石所建蓋而成

石碇村以東街、西街最能顯現石碇昔日的繁華風貌

由石碇溪萬壽橋往西為西街,向東則是臨烏塗窟溪興建的東街

西街是最早發展的街道,為運輸茶葉的輕便道路

沿街多半為土桷厝建築,高達二、三層樓,是當時熱鬧富裕的象徵

目前石碇國小前的集順廟廣場,則是當年茶葉批發的集散場所

村內並擁有百座廟宇,堪稱為是全省廟宇最多鄉鎮。  





【漫遊】

沿著原路走回到北47線公路上,想要找家小吃店用餐

但不太瞭解附近有啥好吃的,便走進淡蘭藝文館找資訊


『石碇淡蘭藝文館利用舊公所大樓閒置之公共空間

發揮本區文化、生態產業等特色

培植地方文史團體及社區發展協會發揮創意與永續經營能力

並結合本地之生態景觀特殊自然 。

地質資源以及茶葉、豆腐、大菁等傳統產業特色

推廣藝文活動、培育藝文人才,傳承傳統民俗藝術

並藉北宜高速公路之貫穿帶動地方文化及觀光產業之發展。

本館位於石碇區之交通要衝,為北 47 線至北宜公路的必經之地

且是連接石碇東、西街的重要路口,其位置可說是本區精華區的中心點。

加上道路之停車位規劃完善

周圍觀光景點如、皇帝殿、集順廟、吊腳樓、東街廣場等皆在咫尺範圍

故其位置對觀光產業、文化教育之推展具有絕對的優勢。』





館內除了展覽空間,也有供遊客休憩的座位區

我拿了份簡介來研究,順便看看一樓常設館的老照片展示

一張老街的黑白照片吸引住我的目光

打算去尋找照片中的場景,所以我又忘記要吃飯這件事了





走出淡蘭藝文館,往石碇東街而行

佇立在公路旁的步道,欣賞吊腳樓建築

過去在山區,人們為了把房屋建築在理想的地方

有時不得不將建築的一部份懸空撐起

所以石碇東街靠溪側的房子都用柱子支撐起來

由日據時代保留至今,成為別具特色的建築。

這裡特殊的吊腳樓建築形式,是居民為解決腹地狹小所發展出來的。





走進吊腳樓建築上方的街道,此為台灣碩果僅存的「不見天街」

不見天的建築形式原來是二樓的樓層含慨了樓下的房屋和街道

所以造成了樓下的不見天特殊景觀,在全台老街中算是獨一無二的

街道裡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屋,相當具有早期的石碇特色

裡面有相當多的石器以及古老的製藥器材

可以體驗一下從前人生活在其中的感覺。





不過,老街裡的店面其實沒有幾家

大部份的遊客都集中在石碇之心廣場周圍用餐

不見天街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老街

走在其中,彷彿穿過幽幽的時光隧道

我卻無法想像出這裡曾經被稱為「小迪化街」的光景





買了幾個手工麻糬,品嘗一份豆腐冰

我的石碇之旅到此告一段落

這附近還有好幾條步道可以去走走

相信以後有機會我還是會回到石碇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