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過去有「小上海」之稱的林田山林場,曾經是台灣第四大的林場

規模僅次於八仙山、阿里山及太平山等三大林場

早在西元1918年,日本人就已在當時稱為「森?」的林田山地區進行伐木。

到1938年之後,更在這兒展開大規模的伐木作業

除了興建運材鐵道、索道及集材等相關設施外

也為林場工作人員設立了中山堂、員工宿舍、醫務室、福利社、米店

雜貨店、洗衣部、理髮部、消防隊及幼稚園和小學

使當年的林田山林場成為一個生活機能完備的伐木社區

全盛期間曾聚集了四、五百戶住家,人口數更高達兩千多人。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一直持續到光復之後

到民國80年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政策開始實施

林田山的伐木作業才正式停止下來

十餘年來,林區工作站相繼裁併、員工編制逐年刪減

林田山往昔的繁華場景也逐漸消失,變成今日沒落的小小山城。

如今再踏入林田山林場,那些遺留在山坡上的檜木房舍與舊鐵道

無一不是過往歲月的痕跡

在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仍然散發出一股令人動容的人文氣息

事實上,在林務局及在地文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

已為林田山保存了相當豐富的文化資源

除了各項日常生活文物、傳統消防器物、各式伐木機具

還有數不清的圖片書籍等文獻資料

均陳列在林田山林業文物展示館內,為林田山往昔的歷史留下完整的見證。』

(引用http://www.erv-nsa.gov.tw/user/article.aspx?Lang=1&SNo=03000125)





這次的旅行,除了太魯閣和七星潭以外,林田山是我指定要來的地方

五年前的環島之旅中與林田山相遇,迷上它那靜謐的氛圍

那時候,我在花蓮待了五天,還跑了兩趟林田山呢!

五年後重返林田山,展開一趟尋幽之行





「還是很安靜,沒什麼遊客。」

「和我以前來的時候一樣,都沒啥改變。」




走上長長的階梯,來到林田山的中山堂

這裡可以說是林田山早期的精神寄託所在

當時的學校畢業典禮、表演活動都是在此舉辦

50年代購入的電影放映機每週播放免費電影,是鳳林、光復、萬榮地區的大事

在林場事業結束後,中山堂也跟著沉寂下來

近年來經過整修,除了不定期播放林田山的生態與歷史介紹影片

也會辦理文藝活動供遊客欣賞,舊時代的建築從此有了新的時代使命




「嘿!那兒有隻貓咪!」ROSE眼睛為之一亮

「喔喔...乾飼料派上用場了。」




我倆尾隨貓咪來到森榮國小的操場,灑下一些飼料在看台上

遠遠地觀察貓咪的動向,過了一會兒牠就靠過去大快朵頤

看起來應該餓了很久,我們就多留些飼料給貓咪享用




沿著學校旁邊的道路往上走,來到康樂新邨

這裡是早期林業員工的宿舍,在民國九十年七月遭遇祝融之禍




大半的房屋都被燒毀,僅存路旁的一排房子

當地居民利用火災後遺留下來的木材設立了火災紀念意象




「我記得有居民會在這裡賣自製的產品...」

「有啊!就在那棟房子前,假日的時候會出來擺攤。」

「這裡的遊客不多,他們的生活一定很辛苦。」

「但他們在這裡住那麼久了,也習慣這樣的生活方式了。」




接著,我們走到長老教會的禮拜堂

在這裡的牆垣上發現一隻大白貓

看牠睡得正舒服,我們就不擾貓清夢囉!




沿著階梯往下走,穿過懸空的鐵軌,來到了廣場

廣場圍繞著辦公室、醫務室、食堂、福利社等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

可以說是早期林田山最熱鬧的地方,是當地居民的生活重心




現今,建築物仍在,但已轉型為展示館之類的空間

不見居民的談笑風生,只有觀光客的高談闊論




最後,我們來到了萬里溪畔,山嵐瀰漫在群山之間,似乎快下雨了

「五年不見林田山,和我回憶中的印象一樣,絲毫未變。」

「這也表示林田山的觀光事業沒有多大進展囉!」

「或許吧!但我還是喜歡這個樣子,就保持原貌吧!」




在台灣山區有許多小鎮因產業需求而興盛,在繁華落盡後就轉趨沒落

後來又因發展觀光而再次興起,但卻一一變了樣

只有林田山,仍保存著那淳樸的歷史風貌與美麗的自然風情

我私心希望著,林田山的時間能就此停止,不被商業化的潮流給吞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Ddog03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